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訂婚結婚風俗 訂婚和結婚分別要做什麼?

訂婚結婚風俗 訂婚和結婚分別要做什麼?

訂婚和結婚是兩碼子事情,結婚不用多説了,大家都很重視,而訂婚就不同,有些地方把訂婚儀式舉辦的非常隆重,有些地方則是淡化甚至不訂婚直接結婚。訂婚和結婚有什麼差別呢?一起來結婚大全欄目看看吧。

訂婚結婚風俗 訂婚和結婚分別要做什麼?

  訂婚,又稱婚約,依照我國民間習俗,通常結婚前先有訂婚之儀式:訂立婚書、交換禮物、或立媒妁人等。但依照我國現行法律,訂婚並不是結婚前必備之程序,不經訂婚之婚姻,不失其婚姻之效力。

訂婚在法律上是屬於一種契約行為,這是一種身分契約。此身分契約具有幾點特性:

1、婚約的訂立不得代理,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亦即,婚約必須男女雙方彼此合意才可成立。

2、具有法定的訂婚能力者,才能從事訂婚行為。法律上對於訂婚能力的界定是以年齡為標準:男滿十七歲,女滿十五歲即具訂婚能力。若違反此規定而訂立婚約者,此婚約並非無效,只是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得向法院請求撤銷。因為,不滿二十歲之未成年人,其婚約須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婚約不得強制執行。婚約固然應該遵守,但也應遵照男女雙方當事者的意願。若有一方不能夠履行時,不能強制執行。

在法律上,已經訂定了婚約,但是單方面未經對方同意而不願去履行契約,即構成「婚約違反」,其後果是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損害賠償責任分成下列兩種:
  1、財產上的損害賠償。亦即可以請求金錢損害賠償。

2、精神上的損害賠償。如慰問金,其金額的衡量是依雙方當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教育程度、以及所遭遇的痛苦情況而定。

訂婚禮俗:
  1、貢禮官
  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2、家祭
  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宗,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3、出發
  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4、紅包
  出發前貢禮官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準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5、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6、準備四色糖
  四色糖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託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7、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8、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瞭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説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説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坐喝,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過禮”,民間人貶之為“抄、抄、抄”,意謂“吃、吃、吃”,坐喝之禮儀非常隆重。這天,男家要殺豬、宰羊,備齊雞、鴨、魚、肉,請廚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場場,以示富有。男方親屬應邀帶禮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門、鄉黨、親戚扶老攜幼來坐吃媒席,以表贊同。

小結:在大多數的地方,訂婚宴是在女方家裏舉行的,這一天準女婿會來女方家認識親戚,並且把聘金之類的都帶來,場面也是很喜慶熱鬧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6m8x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