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印度童婚習俗是迷信麼?

印度童婚習俗是迷信麼?

不言而喻,童婚是一種被世人所唾棄的陋習,但是,在現今的印度依然隨處可見。尤其是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馬爾瓦爾地區,這裏每年的四月份都會為上萬名的兒童舉辦集體婚禮。那麼,為何這種陋習依然會沿襲呢?到底是不是迷信?以下來自結婚大全的內容可供朋友們查閲!

印度童婚習俗是迷信麼?

問:印度童婚習俗是迷信麼?
  答:是的,傳統觀念

理由:印度傳統風俗認為兒童可以結婚
  尚不會走路的嬰兒便放在金屬製的大托盤裏,完成各種婚禮儀式。按照習俗,幼女婚後仍住在孃家。11、12歲後去夫家,此後的命運就由夫家決定。童婚習俗嚴重地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是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印度政府1929年通過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18歲,但在許多地區,特別是山區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價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

還是天真無邪的年紀,本應該在玩耍、上學,享受她們無憂無慮的童年,但這些鏡頭下的女孩和大多數同齡人的命運都不一樣——她們是陋習下被“逼婚”的“娃娃新娘”,有的女童才5歲就要嫁人,在青春期還遙不可及的童年,就被迫迅速長大。

報道指出,在印度,4到5歲的女童就會被安排與男童“結合”;在也門、阿富汗、埃塞俄比亞等早婚率高的國家,大批年幼的女童早早地就嫁為人婦,而她們的丈夫除了是年輕的成年男子外,也有先強姦她們其後聲稱娶其為妻的男子,以及喪妻的鰥夫和白髮老人。

這些“童婚”的性質,大多數是作為“商務往來”進行,或者是將“娃娃新娘”當作物品一樣,嫁給結仇的家族,以此消弭兩家的仇恨。這些小小新娘的命運,由此可見一斑。她們的“結婚典禮”多數是在夜間進行,新娘是否願意嫁人也就不得而知。有時候為了促成一場強迫性的“童婚”,整個村莊都把這當作一個祕密儀式來進行,以防警方干涉。

《每日郵報》報道指出,由於遭到性侵犯和虐待,年紀小小就懷孕生育,而且面臨丈夫或夫家甚至孃家的威脅打罵,許多“娃娃新娘”身心雙重受創,壽命不長。而且,由於年幼和無人教育,“娃娃新娘”們被問起生育問題時,顯然非常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她們的權利就這樣遭到剝奪。

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攝影師們拍下了一名名為拉加妮的5歲小女孩“結婚”的故事。在月光下,她被叔叔從兒童牀上抱起來,在家人安排下與一名10歲的小男孩“結婚”。年幼的她對這一切懵懂無知,在結婚儀式開始前,她睏意十足地睡着了。她的命運將如何發展,現在還沒有人知道。

3年前,年僅10歲的也門“娃娃新娘”努喬德·阿里用自身勇敢的抗爭吸引了世界的。8歲那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給了一個30多歲的摩托車快遞員,她失業的父親因此拿到了250美元的禮金。

在父母和15個兄弟姐妹的見證下,努喬德被新婚丈夫帶回家。而婚後等待她的是每晚的毆打和性侵犯。努喬德苦苦哀求父母結束這段婚姻,卻遭到嚴詞拒絕。終於,努喬德機智地逃離了丈夫家,並前往法院要求法官判
離婚。

這個勇敢的10歲小姑娘的故事令人震驚和感動,一本關於她的故事的書《我是努喬德,我十歲,而且離婚了》已經出版,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球傳播。現在,她已經回到父母家中,並重新上學。

不過,像努喬德那樣幸運的女童不多。許多嫁出去的女童都受到虐待,害怕得不敢逃跑,因為她們還受到死亡恐嚇。雖然有些女孩結婚後仍可與家人住在一起,直到她們長大些再隨丈夫居住,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如此幸運。

在也門的另一個案例中,10歲的艾莎被逼嫁給一個50歲的男人,她的姐姐法蒂瑪説,“小艾莎看到她要嫁的男子就尖叫”,有人報警,但艾莎的父親要她穿上高跟鞋,讓她看起來高一點,又要她披上面紗。他又警告説,如果他因此入獄,出獄後他就會殺死艾莎。警方最後不了了之,艾莎現在與她的丈夫住在兩小時路程外的村子裏。法蒂瑪説:“她有手機,每天她都會哭着打電話給我。”

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的非政府組織託斯坦一名成員指出,希望通過嘲笑“娃娃新娘”們或將她們與社會隔絕開來,以此來消除“童婚”這種陋習的想法是絕對不可行的。整個社會風氣的迅速改觀才是消除“童婚”陋習的終極解決方案。

結束語:印度的這種童婚陋習之所以依然還存留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印度國情所導致的,當然,這僅是小編的揣測,更多相關內容,可翻閲星座360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9zro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