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獨龍族風俗習慣,獨龍族是什麼?

獨龍族風俗習慣,獨龍族是什麼?

所有的人類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不代表我們都有一樣的生活。地理環境加上歷史變遷,將人類分成了不同的族羣和部落,大家的文化習俗也就出現了很多差異。中國的人口最多,民族數量也最多。獨龍族是一個比較小的少數民族,他們有怎樣的風俗習慣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獨龍族風俗習慣,獨龍族是什麼?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舊稱“俅人”。分佈於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位於高黎貢山以西,但當利卡山以東,設立獨龍江鄉,是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獨龍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過去多靠刻木結繩記事、傳遞信息。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與貢山怒語基本相通。

獨龍族的服飾習俗:
  他們的服裝雖然十分簡樸,但仍十分注意身上的裝飾。獨龍族男女都喜歡佩帶飾物,他們雙耳墜着耳環,或是雙環相扣,或單環垂肩,也有的人僅以竹筒穿在耳垂上。在脖子上戴項鍊也是男女的共同愛好,大多數為料珠串,而且認為越多越好,故有的人頸上掛着十多串珠串。有的人不掛珠串,就用菖蒲根一類的草莖圈成項圈,戴在脖子之上。獨龍族女子還特別喜歡用藤篾做成圈箍;帶在腰、大腿或手腕上,有的圈箍還被染成黑色或者紅色。腰、腿箍已很少見,惟腕圈仍為許多獨龍婦女保留。獨龍人的髮式也很有特色。過去男子頭髮長長之後,使用鋒利的刀齊齊地截去,前垂齊眉,後披齊肩,左右齊耳,酷似一頂帽子,如今只有老年男子才剃這樣的髮式了。

獨龍族的飲食習慣: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人們以種植、狩獵和採集為主,飲食習俗一般由所處自然環境及條件和生產、生活方式決定的。獨龍江中下游一帶,種植有少量水稻,中上游一帶以種植旱地作物、雜糧為主。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蕎、青稞、馬鈴薯、芋頭和黃豆為主,輔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動植物。

獨龍族有日食兩餐的習慣。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麪或燒烤洋芋。晚餐則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飯為主,也用各種野塊生植物的根磨成澱粉做成糕餅或粥食用。日常菜餚有種植的洋芋、豆莢、瓜類,也有采集的竹筍、竹葉菜及各種菌類,食用時通常都是配上辣椒、野蒜、食鹽後一鍋煮熟而食。

獨龍江還盛產各種魚類,以鱗細皮厚的魚居多。獨龍族食用魚時喜用明烤制或煎焙後蘸調料吃,並常把烤制的魚作為下酒的小菜。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餚之一,有説獨龍族百歲老人較多,與常食蜂蛹有關。獨龍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頭、燒酒燜雞、吉咪等。

獨龍族的風俗文化:
  獨龍族過去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信鬼。認為風、雨、電、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樹皆有鬼。鬼會降禍於人,因此人們為了祈福免災,便不惜花費大量牲畜糧食來祭鬼。獨龍族祭鬼由巫師進行,巫師有兩種,一種稱為“納木薩”,主持祭祀、打卦,另一種稱為“奪木薩”,專門從事驅鬼,“納木薩”的地位較高。

獨龍族唯一的節日是過年,時在農曆臘月,沒有固定的日期,節日的長短視食物的多少而定,該節日名稱為“卡雀哇”節。節日裏,每個氏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取野物;殺豬羊,獵物分給各家各户。部落主婦則將年食分送給每個家庭。他們稱為“分食”。過去,在除夕就餐時必須等部落的每一個成員到齊,缺少一人,則不開鍋。歲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裏就響起了鍩鑼。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早餐過後,人們隨着鍩鑼的敲響,不約而同地來到山寨的曠地,用古樸的習俗,歡慶新年。人們不分年歲、性別、家庭,大家手牽着手,跳起本民族的傳統舞蹈。長老們用編制精巧的獨龍藤器,盛着可口的菜餚,以傳統的方式給每個人分食。一時間,歌唱聲、歡呼聲、舞步聲交織在一起。

小結:這麼看來,獨龍族真的是挺孤獨的一個民族,他們保留着古老樸素的傳統,看起來好像和現代有一點脱軌,但這樣的民族才更有風情,更有我們的傳統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yvl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