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母嬰教育 >學習交流 >

如何學中醫?

如何學中醫?

工具/材料

中醫經典著作

各類古籍

中、西醫教材

學習方法

建議到高等院校進行系統學習。畢竟醫者,性命所託,開不得半點玩笑,有機會、有條件還是建議到高等院校進行系統的學習,比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都是比較不錯的院校。而且現在師承並不能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如果把中醫當作興趣愛好可以自學,作為職業,未必到正規院校進行系統學習。系統的學習,讓自己掌握紮實的基本功,熟練的臨牀操作,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如何學中醫?
如何學中醫? 第2張

品讀中醫經典。現在很多中醫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中醫經典等級考試,考研面試也會涉及中醫經典知識,可見中醫經典對學習中醫的重要意義。品讀中醫經典不單單是熟讀、背誦,更要去理解、運用,將理論與臨牀相結合。每一次品讀經典都會有新的體會,像一場嶄新的旅行讓人歡欣雀躍。比如:《傷寒論》中:“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一讀覺得這條文是如此的簡單,見熱利有裏急後重者,照方用白頭翁湯就可以了。再一次品讀的時候,一想何為熱利,此處的寒熱當如何辨?辨證要點有哪些?之後再讀又會想,白頭翁湯各個藥的配伍特點?以方測證又該如何?之後學《金匱要略》的時候再次學到白頭翁湯,又會想白頭翁除了治熱利還能治什麼?哪些情況下可用?應當如何加減?就這樣,一句簡單的條文,可以引申出無限多的內容,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説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了。

如何學中醫? 第3張
如何學中醫? 第4張

品讀各類古籍。不僅要品讀中醫古籍,也要品讀各類古籍,把自己放到整個古代中醫的大環境中去,去理解他們那時候的行文習慣,會更加懂為何有些矛盾的地方叫偏義複詞,為何每次會有中與不中,更理解中病即止的含義。最開始學中國古代哲學、醫古文的時候大家不懂為什麼要學這些,後面學中醫經典條文的時候,發現一些同學理解能力明顯更強,大家的差距就逐漸拉開了。也可以看看周易,瞭解一下64卦,去感受那時候的學術氛圍,儘量去理解他們的思維。先累積一些暫時看起來沒有大用處的知識,慢慢的量變的累積就會引起質的飛躍。

如何學中醫? 第5張
如何學中醫? 第6張

看中醫類書籍、醫案醫話。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後,就可以開始看一些中醫類的醫案,把理論的東西慢慢開始運用起來,多學習、借鑑前人的方法、經驗。推薦看看《幹祖望醫話》,通俗易懂,是中醫低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籍之一。有時間也可以看看《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有一定基礎的同學看這本書會更好。還有清朝·陳修園老先生的很多書都值得細細品讀,他的《醫學三字經》稱為中醫四小經典之一,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中醫入門書籍之一。

如何學中醫? 第7張

學習西醫類課程。中醫專業都會學習西醫課程,很多同學不理解,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嚴重的牴觸情緒,直到上臨牀後才追悔莫及。學習西醫知識,一來是現在醫院西醫崗位居多,到臨牀上不一定能分到中醫崗位,就必須要求大家有西醫的基礎知識;二來是西醫和中醫的思維理念雖然不同,但並不代表兩者完全水火不容,學習西醫並不會對我們中醫的學習造成影響,一個病人來的時候要做的是儘量醫治,不必拘泥於形式。該做的檢查,絕不能含糊,時刻記住,治病救人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如何學中醫? 第8張
如何學中醫? 第9張

多實踐。中醫院校的學生每年暑假都會去醫院見習、實習,中醫本身就是經驗的累積,學得再好也不過是記住前輩們的經驗,若是不能為自己所用,那也是竹籃打水。只有多上臨牀,多動手、多聽、多看,才能將臨牀與實踐完美結合。

如何學中醫? 第10張
如何學中醫? 第11張

跟名師。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閲人無數;閲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跟名師學習,很多時候能事半功倍,時常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甚至有時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然而大多數人沒有名師這樣的資源,最好的捷徑就是考研,選擇一些厲害、有名氣的導師,跟着他們學習。

如何學中醫? 第12張
如何學中醫? 第13張

靜下心來,潛心學習,保持對中醫的執念與虔誠。現在醫患關係日漸尖鋭,越來越多的傷醫事件;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動不動招的就是博士,要科研論文,要這要拿,待遇卻沒有相應的提高;人們對醫生的不理解,他們覺得花了錢病就應該得治好,就像花了錢就該買到東西一樣,你的落魄他們一點也不同情,一旦你的生活水平好轉,他們就覺得醫生坑他們,所以醫生這麼賺錢。這樣一些社會現狀讓無數醫生寒心,越來越多的醫生、醫學生轉行。但是無論如何,保持我們的初心,就像老師時常告誡我們,學醫與金錢無關,如果能接受這點就繼續堅持下去,如果不能接受那麼就跳出這個坑,早作打算。我出生於中醫世家,多多少少對中醫有些執念,中醫屬於我過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能在我們這代人中隕落,我們不僅要傳承它,還要將它發揚光大。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國家開始研究、接受鍼灸,也肯定了其療效,甚至有些國家鍼灸的發展比我們還快。由此可見,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中醫、中藥、接受我們的陰陽五行理論。我們應當懷着虔誠的心,站好我們的這班崗,為中醫的發展貢獻一份我們的力量!

如何學中醫? 第14張

特別提示

碼字很不容易,對中醫的執念也很不容易,若不喜歡,也請至少不要詆譭它^_^

標籤: 中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y/jiaoliu/ll5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