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情感驛站 >親情 >

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網絡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網絡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簡要回答

當孩子遭遇網絡霸凌時,能夠依靠的只有父母。願我們都能拿出姿態和方法,成為孩子童年的保護傘,哪怕外面大雨滂沱,傘下依舊是温暖的港灣。最近,“央視網”發了一則視頻。視頻中,講述了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婷婷是一名初二女生,成績優異、性格大方,還是班裏的副班長,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但最近,媽媽卻發現女兒有些奇怪,不願意跟人講話,還總是陷入沉思,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到房間裏。更糟糕的是,媽媽發現婷婷開始偷拿家裏的現金。老師也打電話給媽媽,説婷婷上課走神,還經常管同學借錢。一天晚上,婷婷回家後,吞吞吐吐地跟媽媽説自己最近看中了一副耳機,要兩千元,希望媽媽能借錢給她。這一刻,媽媽終於確認了:女兒一定是遇到了巨大的、無法解決的困難。在媽媽的耐心開導下,婷婷終於忍不住了,撲到媽媽懷中大哭起來,邊哭邊訴説了自己的遭遇:最近班裏轉來了一個男同學,非常優秀,一來就做了班長。因為兩人一個是班長,一個是副班長,便經常在一起幫老師處理班級事務。而且婷婷與班長興趣相投,總有説不完的話,放學也會結伴回家。沒想到,身邊有人開始傳他們在早戀。一開始,婷婷並未理會,直到這件事在網上載開。學校裏的學生基本都有手機,很多人關注了一個公眾號,這個公眾號平日裏會發一些校園趣聞、八卦,並配上一些非常誇張的標題。而最近,這個公眾號發了一篇文章。裏面繪聲繪色地將婷婷和班長描繪成了一對戀人,放了很多兩人在一起聊天的照片,還編造了大量的微信聊天記錄。如今,這篇文章被大量轉發,謠言被傳得沸沸揚揚。婷婷走到哪裏都感覺背後有人在指指點點,每天吃不下也睡不着。她聯繫了公眾號的運營者,希望他們能刪除。但對方卻告訴婷婷,他們每篇文章都有投稿人,投稿人是有稿費的,要是刪除的話,損失就得由婷婷來承擔。如今,文章的瀏覽量已經到了4000,想刪除就要支付4000元錢。不僅如此,運營者還恐嚇婷婷,越晚刪,看到的人就會越多。
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媽媽陪着女兒一起走進了當地的派出所,向民警反映了這一問題。不久後,公眾號的運營者被法律制裁,這場“早戀風波”也終於畫上了句號,但我卻不禁在想:是誰向公眾號投稿造謠婷婷早戀?又是誰偷拍下了大量婷婷和班長的照片,才讓公眾號的文章看起來“有圖有真相”?推波助瀾的公眾號受到了懲罰,但始作俑者卻安然地躲在網線的另一端,動動手指,就輕鬆毀掉了一個女孩原本幸福平和的校園生活。在查閲了大量資料後,我發現,現在有不少孩子都在經歷類似的網絡霸凌。被霸凌者正在網上被針對、被造謠、被辱罵,不知該如何求助。而霸凌者卻在其中隱身,不必負任何責任。

網絡暴力是一場新型霸凌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之前,我曾在一個官方網站上看到過一項統計。
大數據發現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被認為與同齡人有顯著不同,比如,超重或過瘦,戴眼鏡或其他外表差異,轉校生等;
看上去很軟弱或無法保衞自己;
抑鬱,焦慮,或缺乏自信;
不受歡迎,沒有朋友;
和他人交流不暢,普通溝通也容易被誤以為是挑釁、打擾、對抗等。
但在瞭解關於網絡霸凌的案例時,我卻驚恐地發現:
與常規的被霸凌者不同,在網絡霸凌面前,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受害者,而且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深受其害。
還記得童星邵一卜嗎?
聽到這個名字,你或許會覺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看過她演的戲,比如《銀河補習班》《北斗風雲》《半生緣》等等。
拋去演員的身份,這個女孩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優秀、上進的孩子。
曾多次獲得優秀班幹部、雷鋒式四好少年等榮譽。
然而,從2021年3月起,她卻經歷了長期的、殘忍的校園霸凌。
事情的起因,是有幾個同學帶頭髮朋友圈謾罵邵一卜。
還有一個同學專門寫小説詆譭她,説她是“綠茶姐”“優秀姐”,覺得她“囂張跋扈、惹人討厭”等。
這部小説有電子版,也有手寫版,在同學之間快速傳播開來,甚至還有人催更。
一傳十,十傳百,線上的惡意傳到了現實中,班裏的氛圍越來越古怪:
邵一卜一進教室,就有人對她指指點點;
發試卷或是作業時,總有同學會故意跳過她;
每當有人不小心碰到她的東西,就會故作惡心狀,周圍人也會起鬨説“趕緊去洗手”......
就這樣,在去年6月,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邵一卜再也無法忍受長久的造謠、孤立和排擠,爬上了六樓的窗台,縱身一躍。
如今,邵一卜雖然僥倖保住了性命,但器官卻多處受傷、骨折。
她不是第一個網絡霸凌的受害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僅一個月後,去年的7月26日,一名網名叫依奈的18歲少女就在網上直播了跳樓。
事情的起因,是兩年前依奈在一款遊戲中,一時興起將自己的ID改為“拿不到金頭就自殺”。
金頭,是遊戲排名前十的玩家獎勵。
然而,直到賽季結束時,依奈都沒能拿到金頭。
再後來,遊戲舉辦了一場活動,依奈也因此加入了相關的QQ匿名羣。
沒想到,入羣后,羣裏有成員認出了她,嘲諷她説要自殺卻不自殺,還給依奈起了個“金頭姐”的黑稱。
不少羣成員也對她進行了攻擊和辱罵,甚至當她直播跳樓後,這些言論也未曾停止。
(依奈自殺後相關匿名羣中的言論,圖片來自@北青深一度)
從童星到普通人,從未成年到剛成年,在網絡霸凌面前,沒人能倖免於難。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曾針對上海的中學生做過一項調查,其中認為自己遭受或見證過網絡暴力的同學,在調查中佔比高達90%。
網絡時代,沒有哪個孩子能夠置身事外。
網絡上的一陣微風,刮到某個孩子的身上,就是足以將人凌遲的利刃。

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網絡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網絡霸凌中的惡意
比大人想象得更加恐怖
相比現實中的霸凌,網絡霸凌通常更加隱蔽,但它的勢頭,卻更加兇猛。
有時,一個未經證實的謠言就可能讓受害者捲入大規模、持續多年的暴力當中:
你聽説過“温嶺中學神女事件”嗎?
這件事要從2008年説起,當時,王晶晶剛上高一。
某個課間,一個男生和同學打鬧時打碎了王晶晶的茶杯,一旁的同桌見狀打趣道:“王晶晶這個杯子要300萬哦,你們慘了。”
沒想到,這個小插曲被人發到貼吧後,卻被造謠成了:
“王晶晶真能裝,一個杯子敲詐人家三百萬。”
同時,不斷有人添油加醋:一會兒説王晶晶整過容,一會兒説王晶晶男友無數,還經常下海......
就這樣,霸凌者給王晶晶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形象:
神一樣奇葩的女子,簡稱“神女”。
而所有跟“神女”相關的帖子,都能瞬間佔領熱榜。
為此,有男生假裝對她有好感,用海誓山盟騙取了她的私密照。
可一轉頭,這張照片就被男生分享在學校貼吧裏。
還有人連續十年,每天切換十幾個“馬甲”,頂着不同的名字變着法兒攻擊王晶晶,污衊她私生活混亂,暗示網友她是性工作者。
就這樣,原本在班裏排名前五的王晶晶患上了抑鬱症,多次自殺未遂,最終選擇了退學。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線上去抑制化效應”。
意思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處在一種“抑制”的狀態,但在線上,這種抑制化現象會被削弱。
在線上,人們會跟陌生人分享最私密的事情、最脆弱的情緒。
但與此同時,也會對他人釋放出最赤裸、最極端的惡意。
這份惡意,縱使是心智成熟的大人也難以應對,更何況是那些正值敏感、脆弱期的青少年。
而網絡霸凌更讓人絕望之處在於,當悲劇發生後,往往沒人需要為此而負責。
曾有一個名叫艾米的澳洲童星,從6歲起開始接拍廣告。
她長相甜美、笑容可愛。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艾米突然在網上收到很多陌生人的謾罵。
這些攻擊毫無根據,但一字一句都充滿了對這個未成年女孩的惡意:
“只有你死掉,別人才會開心。”
“我希望她可以自殺吧,講真,還真的沒人在意她是死還是活。”
“你可以快點去死,割腕失血過多就可以死,這是你應該要做的事情。” ......
這場鋪天蓋地的霸凌,整整持續了八年之久。
艾米不止一次哭着問家人,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咒罵自己?
可沒人知道答案,因為沒有人知道躲在屏幕背後的人到底是誰。
最終,年僅14歲的艾米選擇用死亡來解脱。
在舉辦艾米的葬禮之前,艾米的父親發了一則推文:
“那些曾經在網上對我的女兒惡語相向的人們,歡迎你們前來參加她的葬禮。
如果有人認為不斷的霸凌和騷擾可以讓你們有優越感的話,那麼不妨來參加葬禮,看看你究竟造成了怎樣的惡果。”
但這一刻,那些曾在網上叫囂、謾罵的人,卻沒一個願意站出來了。
董晨宇博士指出,大規模、匿名的傷害,會讓網暴的傷害後果,被施暴者分攤。
一旦悲劇發生,霸凌者會將責任稀釋為“又不是我一個人罵的”,並進一步歸結為受害者承受能力太差。
當受害者永遠閉上了眼睛,施暴者最多也只是唏噓幾聲。
很快,又會將惡意的目光,對準下一個無辜的獵物。

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網絡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第2張

當孩子身陷網絡霸凌
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
幾年前,網上曾有一篇爆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説NO!》。
裏面這樣寫道:
“我是媽媽,我要為了我的孩子而戰鬥,我要在他受到傷害時不顧一切地站出來,我要告訴他尋求公正的方向,我要拼盡全力讓陽光衝破霧霾照亮本該保護孩子的校園......”
是啊,每個媽媽都是拼了命生下孩子,孩子也是拼着命才來到我們的身邊。
為了這場拼着命才有的相見,我們有責任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為人父母,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被網絡霸凌的苗頭時,能做的就是拿出姿態和方法,查明真相,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曾有學者發起過一項投票:“如果你遭受到了網絡中的語言暴力或人身威脅,你會選擇怎麼辦?”
結果,絕大多數青少年都選擇了“自我消化”,只有極少數孩子選擇“告訴老師或家長”。
就像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婷婷。
而這時,就需要父母提高警惕,對孩子多一些關心。
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以下這些情況,説明他很有可能正在遭受網絡霸凌:
原本並不排斥學校的孩子突然表現出不願上學的傾向;
放學回家後總是悶悶不樂,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內;
抱怨有人針對、排擠自己;
出現失眠、噩夢、尿牀等睡眠問題;
喜歡拍照、分享日常的孩子突然清空了賬號的內容......
孩子每個反常行為的背後,都藏着深深的恐懼和無助。
唯有看見他們的傷口,才能開啟治癒的第一步。
及時保留證據,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孩子
在不知道霸凌者是誰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呢?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羅翔給出瞭如下建議:
1. 保留證據(最好是在公證機關的公證下),對侮辱、誹謗孩子的信息、聊天記錄、帖子等進行截屏固定證據;
2. 去派出所或法院進行立案,但這時,往往需要網暴者的真實信息,比如姓名,聯繫方式等。
如果不知道的話,可以給網絡平台發律師函,要求對方提供網暴者的個人信息。
要是網絡平台不肯提供,也可以去法院起訴相關平台,根據法律,平台方有義務提供造謠者的實名信息。
最重要的一條是,持續關注孩子的身心狀態
網絡霸凌帶給孩子的傷害,並不會隨着謠言的平息而終止。
相反,董晨宇教授在一次訪談中提到:
網暴會降低受害者的個人自尊,其次,會讓受害者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變差,恐懼與別人交往。
而這些,只有靠父母的愛和足夠的時間才能治癒。

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網絡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第3張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
“光照亮的地方,天使登台,魔鬼退場。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被人照耀,而不是在黑暗中前行。”
有了孩子後,我們都成了膽小鬼。
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挨欺負,但最怕最怕的,還是一不小心會失去他。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驅散世間所有的黑暗和惡意。
但我們能做的,是用愛和耐心,讓家變成會發光的存在,讓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孩子,一抬頭就知道自己的歸途在何方。

越優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網絡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第4張
標籤: 霸凌 殘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qgyz/qinqing/qdj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