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重陽節是鬼節嗎?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是鬼節嗎?重陽節簡介

關於鬼節話題,最近很多小夥伴會有這麼個疑問,就是我們傳統節日重陽節是鬼節嗎?因為這天也是人們祭祀的日子,和其他鬼節一樣沒有相同的習俗,所以大家自然就會聯想到哪裏去,那麼到底是不是呢?我們通過下文了解一下。

重陽節是鬼節嗎?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是不是鬼節
  史料記載,民間在重陽節不但有登高習俗,還有祭墓習俗。那麼重陽節是不是鬼節呢?

  重陽節雖然有祭祖的習俗,但不是鬼節。中國四大鬼節包括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據各地風俗,有的地方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有的地方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十月初一。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祭祖的習俗
  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重陽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國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廣東人所説的“拜太公山”。這一天對於家族的人來講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

  《福建省志·民俗志》記載,仙遊舊時習俗,重陽節祭祖墳的開支來自“介田”。“介田”指兄弟分家獨立時分剩餘的田產。“介田”輪流種,祭祖之後若還有盈餘,再按丁平分。

  香港,每逢重陽當天,政府有關部門及公共交通機構便會實施一系列相應措施,以方便及管理上山掃墓人士。這些掃墓人士大多以一個或數個家庭為單位,帶同少量祭品和香燭來拜祭先人。

  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説。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裏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重陽節的其它習俗
  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代重陽節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一風俗始於東漢。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這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裏,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小結:這回大家應該清楚了吧!它可不是鬼節,我想大家通過閲讀上文,應該能知道原因吧!每當到了重陽節,人人都有祭祖習慣。

標籤: 重陽節 鬼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qyr9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