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中元節的來歷

中元節的來歷

簡要回答

相傳釋迦牟尼弟子目連尊者父母雙亡,修道前十分思念母親,得道後開天眼通在地獄尋找母親。發現其母墮落餓鬼道中於是求佛救母,佛陀被目連孝心感動授其《佛説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尊者與眾僧人於農歷七月十五供奉地獄眾生解救了母親。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説的“鬼節”。

中元節的來歷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那麼你知不知道中元節的來歷呢?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説説中元節的來歷。

詳細內容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中元節的來歷 第2張

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的來歷 第3張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説法。道教有“三元説”,“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中元節的來歷 第4張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元節的來歷 第5張

相傳,釋迦牟尼弟子目連尊者父母雙亡,修道之前十分思念母親,得道後,他開天眼通在地獄尋找自己的母親。發現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以救其母。佛陀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佛説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尊者與眾僧人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百味五果、飯食素齋供奉地獄裏的眾生,解救了自己的母親。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説的“鬼節”。

中元節的來歷 第6張
標籤: 中元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x5q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