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來源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主要的傳統節日。

操作方法

(01)春節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

(0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為參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裏,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着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2張

(03)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3張

(04)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被稱為端午節,端午節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習俗: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榕枝、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4張

(05)七夕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説,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5張

(06)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6張

(07)重陽節時間:農曆九月初九來源: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習俗: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陽酒。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7張

(08)除夕時間:農曆一年最後一天釋義: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佈新”。習俗:北方:包餃子、蒸饃。南方: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 第8張
標籤: 傳統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yey5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