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母嬰教育 >親子 >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簡要回答

羣裏有寶媽吐槽:

“現在孩子只要一放學,就是抱着手機和同學聊語音、玩遊戲,連句話都不跟我説,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跟屁蟲了!”

結果引來不少寶媽大吐苦水:

“女兒大了,跟我是一點也不親,看着她跟同學聊得哈哈大笑,老母親心裏真不是滋味。”

“原來孩子對我無話不談,現在不僅開始寫日記,也不跟我分享小祕密了。”

似乎隨着孩子長大,跟父母越來越疏遠是註定的結局,很多家長都是深感無奈。

尤其隨着孩子步入青春期,跟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相比起家長,他們會更願意向朋友訴説心事,甚至還可能變得叛逆。

難道孩子長大後,就真的無法親繼續和媽媽保持親近嗎?

當然並非如此,長大後與媽媽親近的孩子同樣不在少數。

家庭關係研究人員曾專門進行跟蹤調查,他們發現那些親子關係和睦的家庭,媽媽往往做對了以下3點,這才是媽媽與孩子親近的關鍵。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0-6歲:滿足孩子安全感最重要

心理學中有一種“依戀理論”,指的是在孩子早期生命這最初幾年裏,他會與實際監護者形成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

這種依戀關係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親子關係,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比如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年輕家長工作忙,不得已把孩子交由老人照顧,孩子完全是老人帶大的。

等到家長工作穩定,再想要與孩子親近時,往往會忽然發現,孩子眼裏只有疏遠,很難再變得親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沒有養成健康的依戀關係,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因此,孩子6歲前,我們一定要儘量給予其更多的陪伴,對孩子合理的、正向的需求及時響應,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尤其注意別把孩子交給老人後做甩手掌櫃,如果媽媽沒能給足孩子關愛,對孩子未來會造成極為深遠的負面影響。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第2張

6-12歲:正向溝通是關鍵

從心理學上來説,6歲是孩子成長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6歲之前,媽媽是孩子絕對的世界中心,孩子對媽媽完全依賴。

可隨着他們進入小學,接觸到更多同齡的小夥伴,學習越來越多的知識,他們會逐漸擺脱這種依賴,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此時,他們小腦袋裏的鬼主意會越來越多,慢慢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如果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長,仍將其視為那個對自己聽之信之的小傢伙,往往會產生分歧。

這個階段,與孩子保持積極正向的溝通是關鍵。

我們切忌憑藉父母的“權威”,強迫孩子遵循自己的想法,否則很容易使親子距離越來越遠。

比如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不能以上位者對待下位者的方式,用命令式的語氣。

而是要肯定孩子的感受,同時提出自己的請求,用迂迴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第3張

 

12歲以後:該放手時要懂得放手

著名編劇麥家曾説過: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陪伴一隻老虎,你要小心。”

面對生理上的急速發育,以及心理上的半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天然存在一種矛盾。

他們既希望獲得父母更多的支持,又想要在精神上、物質上擺脱與父母的羈絆,期待獲得成人的待遇。

如果媽媽跟不上孩子的成長步伐,仍用對待小朋友的方式,來養育已經踏入青春期的孩子,就會容易產生矛盾。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得放手,我們要給予孩子成長足夠的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如果家長意圖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掌控孩子的生活,只會迎來孩子越來越激烈的反抗,引發越來越強的叛逆心理。

距離不僅能“產生美”,還能幫助我們與青春期孩子更好的相處,溝通更順暢。

只有我們能夠適當遠離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發出自己的獨立宣言,母子關係才能得到最大的改善。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第4張

老苗結語:

當發現親子間越來越疏遠時,很多媽媽都會感覺難以接受,不明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骨肉,為什麼會開始排斥自己。

但實際上,親子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採用的教育方式,只有做到以上3點,才能讓孩子長大後依然“和媽親”。

今日話題:你和孩子關係相處得怎麼樣?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裏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研究發現:長大後跟媽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做對了這3點 第5張

標籤: 媽親 媽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y/qinzi/qdo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