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情感驛站 >親情 >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簡要回答

孫子與外孫,在老人心裏地位真的一樣嗎?
前段時間,鄰居林大爺家的小外孫出生了,老兩口包了一個1000塊的紅包,送給孩子當“喜錢”。
誰成想,林大爺的女兒卻不願意了。
原來,前幾年孫子出生的時候,林大爺老兩口不僅包了10000塊的大紅包,還給娃買了小金鎖,那叫一個喜笑顏開。
可輪到外孫這,就一個“乾巴巴”的紅包,女兒覺得受到了差別對待。

事實上,不止是林大爺,在很多老一輩人的眼裏,外孫地位都是遠遠比不上孫子的。

俗語裏説“外甥是狗,吃完就走”,正是反應了老人對待孫子和外孫的態度差別。

而之所以老人會覺得孫子與外孫親疏有別,不僅僅是因為姓氏,背後的原因往往更現實。
孫子是後代延續,能幫忙養老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無論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是“隨父姓”,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
女性出嫁之後,與孃家人更像是“親戚”關係,不再會像原來那麼親近。
自然而然,老人們往往也就會認為,孫子才是後代延續,而外孫不過是一門“親戚”而已。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從心理學上來看,很多老人心裏都會存在一種自我保護的投射。

他們發自內心地覺得,等自己到了垂暮之年,能在病牀前忙前忙後,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是孫子而不是外孫。
換句話説,孫子能幫忙養老,但外孫不行。
由於這種思想觀念的長期影響,老人在對待孫子和外孫時,無形中就會對孫子寄予厚望,對外孫則沒有幫忙養老的期待。
表現在行動上,老人對孫子自然會更親近,對外孫的感情相對就會差一些。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第2張

“區別對待”導致與外孫關係更生疏

愛都是相互的,當老人對孫子比對外孫更疼愛,對二者“區別對待”時,孩子也會有明顯的感知。

反饋在與老人的關係上,就會導致外孫與老人更加生疏。
比如有些老人,嘴上説着“孫子外孫都是一家人”,可在實際照顧時,明裏暗裏都會更偏向於孫子。
雖然孫子與外孫都守在身邊長大,但因為老人的區別對待,孫子對老人的感情,還是會遠比外孫更加深刻。
這也就導致了,當老人年齡越來越大,需要子孫後輩進行反哺時,孫子往往會表現得全心全意,而外孫的表現則相形見絀。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第3張

心理學上有種理論叫“自我服務偏差”,意思是人的潛意識會在回憶中美化自己,將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把發生壞事的原因歸咎於他人。
於是,當外孫和孫子對待老人的態度有所差別時,老人往往會認為“外孫就是外孫”,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到頭來還是親孫子與自己更親近。
可實際上呢?
老人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區別對待、厚此薄彼,早已在孩子內心深處埋下了“親疏有別”的種子。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老人自己對待孫子和外孫的態度不同。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第4張

孫子和外孫本質相同,關鍵在自身心態

雖然姓氏不同,但從血緣關係上來説,孫子和外孫其實並沒有親疏之分,本質是一樣的。

關鍵還是老人自身的心態,有沒有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
就拿我自己來説,小時候基本是在姥姥姥爺家長大,童年時期最深刻的記憶,也幾乎都與這兩位老人有關。
儘管家裏孩子眾多,但兩位老人對孫子和外孫的態度,並沒有什麼不同,也不會有任何偏心。
如今我們表兄妹已經長大,每次回家看望老人時,都是依舊如兒時一樣親密無間,不僅兄弟姐妹間的關係很好,在老人面前,也從未有孫子和外孫的區別。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第5張

反觀身邊另一個例子,女兒生完寶寶之後,因為婆婆身體很差,本想把孩子姥姥請到家裏來幫忙帶娃。

可老人明明有時間,卻斷然拒絕了女兒的請求,女兒不得不辭職在家,成了一名全職寶媽。

後來小孫子出生,這位老人又主動請纓,住到了兒子家幫忙照顧,這下徹底傷透了女兒的心。
像這樣的姥姥姥爺,外孫自然不可能太親近。
因此,不管傳統觀念如何,愛永遠都是相互的,老人能否對孫子與外孫不偏不倚,這才是關鍵。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第6張

結語: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與時俱進。

在對待孫子和外孫的問題上,現在很多老人的態度已經有了變化。
無論孫子還是外孫,希望未來都能被老人不分親疏、公平對待,這才是作為長輩的應有之義。
今日話題:你覺得孫子和外孫有區別嗎?

人到老了很現實:孫子與外孫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姓氏? 第7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qgyz/qinqing/rd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