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民間爲何會有冬至節“不吃水餃,凍掉耳朵”的說法?

民間爲何會有冬至節“不吃水餃,凍掉耳朵”的說法?

源自於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

相傳一年冬天特別寒冷,不少人耳朵上生了凍瘡,張仲景心裏很不好受,研製了一個名叫“祛寒嬌耳湯”的方劑,將驅寒暖身的藥材煮熟抱在麪皮裏給大家吃,老百姓吃了之後凍瘡就好了,人們爲了紀念張仲景治病救人的事蹟,便在每年冬至節這天吃藥食。後來,這種藥食發展成爲水餃。

民間爲何會有冬至節“不吃水餃,凍掉耳朵”的說法?

據史料記載,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漢代。唐朝以後,這一天又多了祭祖的習俗。《清嘉錄》中說,冬至節和農曆的新年差不多,是人們很重視的一個節日。冬至節這天,皇帝不上朝,店鋪不開張。據說,冬至節“不吃水餃,凍掉耳朵”的說法,源自於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

相傳,東漢末年,各地災害不斷,瘟疫橫行。告老還鄉的醫聖張仲景雖然整日忙於治病救人,但仍然有很多鄉人得不到及時救治。話說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忍飢挨餓,加之疾病纏身的百姓抵抗力下降,不少人耐不住嚴寒,耳朵上生了凍瘡,嚴重者一命嗚呼。張仲景分身無術,看在眼裏,痛在心上。爲了幫助百姓解除凍災,張仲景研製了一個名叫“祛寒嬌耳湯”的方劑。他讓人在村口空地上支起一口大鍋,將那些祛寒草藥放在鍋中煎熬,再將暖身排毒的辣椒粉撒入鍋中,煮好之後,命人將這些材料包進了麪皮中,分給百姓吃。這種東西既可以充飢,又能治病祛寒。人們吃了張仲景做的藥食,感到渾身發熱。時日不多,耳朵上的凍瘡便結痂痊癒了。此後,人們爲了紀念張仲景治病救人的事蹟,便在每年冬至節這天吃藥食。後來,這種藥食發展成爲水餃。由此民間流傳,冬至節吃水餃,耳朵就不會凍掉。

民間爲何會有冬至節“不吃水餃,凍掉耳朵”的說法? 第2張

有關冬至節吃水餃,老北京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古代,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爲害最烈的兩個惡名昭著的匈奴首領名叫“渾”和“屯”。終日生活在恐慌中的百姓痛恨匈奴,便用肉餡包成大肚水餃,把這種食品叫做“渾屯”。在冬至節這天,邊地百姓都會製作這種食品,吃了泄憤。他們相信,這樣一來,匈奴人就會得到懲罰。久而久之,民間便形成了冬至節吃大肚水餃的習俗 。後來,人們就將“渾屯”諧音說成了“餛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zh-hant/jj/changshi/oo1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