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端午節有什麼風俗和傳統?

端午節有什麼風俗和傳統?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賽龍舟、食粽子、沐蘭湯、掛艾草和菖蒲、拴五色絲線、畫額、佩香囊、避五毒、飲菖蒲酒、飲雄黃酒等。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親自動手包粽子,或者到結束裏買粽子吃,除此之外,各個地區都會舉辦非常隆重盛大的龍舟競賽,以供人們參加和參觀。夏日的蛇蟲眾多,人們還會在身上佩戴艾草,防蟲避蚊。

端午節有什麼風俗和傳統?

端午節的風俗傳統有如下:

1、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説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 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2、食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粽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3、沐蘭湯

端午洗澡被稱為蘭湯沐浴。又叫沐蘭湯。端午沐浴就是用艾葉、菖蒲、佩蘭等草藥煮成湯,全家大小在端午的時候(最好是中午)洗澡。蘭湯沐浴是一種良好的衞生習慣,至於蘭湯所用之“蘭”,其實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今天醫家常用之中草藥佩蘭。在端午之時,以佩蘭和菖蒲、艾葉等香草煎湯洗澡可祛邪避瘟,防痱止癢,治療和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端午節有什麼風俗和傳統? 第2張

4、掛艾草和菖蒲

民諺説:“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5、拴五色絲線

據説,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畫額

畫額,漢族習俗,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雲可驅避毒蟲。中國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亦為全年大熱天開始,五毒蛇蟲開始活躍。為此,人們採取各種措施防毒、消暑、避災,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風俗。端午畫額習俗以除瘟、驅邪、求吉祥而出現。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7、佩香囊

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端午節有什麼風俗和傳統? 第3張

8、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説:“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9、飲菖蒲酒

《飲菖蒲酒》是明朝的一首詩歌,出自《荊楚歲時記》。《飲菖蒲酒》詩為:“採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10、飲雄黃酒

飲雄黃酒,是中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習俗之一。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並灑牆壁間,以法諸毒。流傳中國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標籤: 端午節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43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