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鄒容

吳玉章所寫《紀念鄒容烈士》七律詩曰:“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吒風雲《革命軍》。號角一聲驚睡夢,英雄四起挽沉淪。剪刀除辮人稱快,鐵檻捐軀世不平。風雨巴山遺恨遠,至今人念大將軍。”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鄒容(1885年—1905年),別名紹陶、桂文,是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為以“革命軍中馬前卒”寫成《革命軍》,而在上海英租界入獄,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4月3日死於上海獄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榮銜,崇祀宗烈祠。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第2張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鄒容生於 重慶府 巴縣(今重慶市 渝中區)一個商業 資本家家庭,祖籍 湖北 麻城。 光緒十七年(1891年),鄒容隨大哥藴丹入 私塾發矇。十一二歲的時候,他就已熟讀 四書五經,能誦讀《 史記》、《 漢書》等史學名著。此時,正當 維新運動高漲之時,鄒容逐漸接觸到以推介“ 新學”、“ 西學”為主的書刊。他於是開始接受另一種 啟蒙教育,並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萌發了蔑視封建文化、 科舉制度的感性認識,覺察到 清朝統治的腐敗,對中國面臨的遭受 帝國主義 瓜分中國狂潮的險境也深感憂慮。這樣,鄒容的思想和志趣, 就完全和父親的期待相左,新舊衝突,很快就在父子之間爆發。其父要他 科舉高中,他卻討厭經學的陳腐,鄙棄 八股功名,喜讀《 天演論》、《 時務報》等新學書刊,心向維新變革的新思潮。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鄒容滿12歲,奉父命偕大哥應 巴縣 童子試。剛進頭場,就因為試題很生僻,他當即同主考官頂撞起來,於是憤而罷考離去。回到家裏,他遭到了父親的責打。但鄒容並不服氣,倔強地向父親申辯説:“臭八股兒不願學,滿場兒不願入。衰世功名,得之又有何用?” 事後,其父鄒子璠雖迫令兒子進入重慶 經學書院繼續接受 儒學經典的教育,但鄒容仍不就範,在書院“指天畫地,非堯舜,薄周孔,無所避”。 “攻擊 程朱及 清儒學説,尤體無完膚”。 因此,被書院開除。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當得知 譚嗣同等六君子變法遇難的消息,他悲憤不已,作詩曰:“赫赫譚君故,湘湖士氣衰。惟冀後來者,繼起志勿灰。” 以表達了他的惋惜與變革志向。這時,鄒容還算不上成年人。後入重慶經學院讀書,仍關心國家大事,立志救國救民,常侃侃議論政事,以致被除名。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第3張

東渡求學

光緒二十七年(1901), 四川省首次選派學生赴日留學,在 成都舉辦考試。鄒容要求前往應考。鄒子璠感到無法使兒子流連在科舉的道路上,於是允諾他去一試,其目的在於讓他留學回來獲得朝廷賜予舉人、進士的功名,仍舊躋入官場。因為,清朝業已下詔“ 變法”,盛傳已有授予留學生功名官職的措施。是年六月,鄒容冒着盛暑從 重慶步行到成都參加考試。試後獲錄取,由主持此次考試的候補知府李立元領着晉見 四川總督 奎俊。奎俊“勉勵數語,旋命歸渝治行裝,於八月中旬同往 日本”。 可是,就在臨行之前,鄒容被某些頑固分子誣為“聰穎而不端謹”,予以除名。 但鄒容毫不氣餒,懷着渴望擺脱傳統桎梏,探索新知的心情,在父親面前犯顏力爭,要求自費留日。當年深秋,他從親戚處借得路費,乘船發自重慶,穿過 三峽,順流東下,到達 上海。不久,進入 江南製造局附設的 廣方言館補習日語。鄒子璠旋經親戚勸説,答應支付留日費用。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春,他衝破重重阻力,自費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同文書院。 到日本之後,鄒容刻苦讀書,他閲讀了大量的西方 資產階級啟蒙著作,曾“自比法國 盧梭”,同時他還廣泛的參加留日學生的各種活動,每到集會必參加演講。在日本,鄒容大量接觸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文化,革命傾向日趨顯露,並結識了一些革命志士,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愛國活動。他剛毅勇為,常爭先講演,陳述己見,其辭犀利悲壯,為公認的革命分子。當時清政府派駐日本的留日陸軍學生監督姚文甫道德敗壞,勾引留日學生監督錢某的小老婆。鄒容等幾個留學生拿着剪刀闖進姚文甫的住所,一見面先打了他幾個耳光,鄒容又把他的辮子剪了。事後,姚文甫向清政府駐日公使 蔡鈞控告鄒容。鄒容的狂放悖逆行為引起了清廷的極大震怒,在清廷和日本方面的雙重壓力下,鄒容被迫離日回國。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第4張

革命活動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傳聞廣西巡撫 王之春將借法兵平定該省會黨起事,東京留日學生即致電愛國學社及 中國教育會,盼相互響應,亟起抵制。二十八日(4月25日),上海愛國人士在 張園開“拒法”大會。不旋踵,又傳來 俄國違約不履行第二期撤兵協議,妄圖獨佔 東三省權利的消息。上海人士又於四月初一日(4月27日)會於張園,通電“拒俄”。在狂飆乍起的 拒俄運動中,鄒容積極參與張園集會和 拒俄義勇隊的操練。四月二十八日(5月24日),中國教育會在張園開四月月會,鄒容作《論改革中國現時大勢》的演 説,愛國熱望,意切情深。同時,他還提出組織“中國學生同盟會”的倡議,號召全國學生結成大團體。鄒容迫切地期望新興的、最有覺悟的知識分子,乘時振作,肩負起反清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正是在這種愛國激情驅使下,鄒容寫完了《 革命軍》一書,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持請 章太炎修改。章看過後,擊節讚賞,認為正是這樣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夠發揮廣泛的宣傳作用,因而不作任何修飾,提筆書寫一篇序文,稱許《革命軍》是“義師先聲”。隨即由 柳亞子等籌集印刷費用,交大同書局排印,於五月初出版發行。

鄒容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出的“ 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為指導思想,闡述了反對封建專制、進行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對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學術,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惡、存美去醜、存良善而除腐敗的過程,故讚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還從清王朝官制的腐敗、刑審、官吏的貪酷,對知識分子、對農民、對海外華工、對商人、對士兵的政策及對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清政府對國人的壓迫,分析了革命爆發的必然性。明確宣佈革命獨立之大義在於:“永脱滿洲之羈絆,盡復所失之權利,而介於地球強國之間”,“全我天賦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獨立之大權”,即推翻封建專制王朝,建立“中華共和國”!

風雨巴山遺恨遠説的是誰? 第5張

入獄犧牲

正當《革命軍》問世之際,《 蘇報》因 章士釗接充主筆,於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佈“大改良”,言論更趨向激進,“排滿”、“仇滿”的文詞,連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為》一文,痛斥康有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十四日(9日),刊登《讀〈革命軍〉》,將該書譽為“誠今日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又在“新書介紹”欄評論説,《革命軍》“其宗旨專在驅除滿族,光復中國,筆極犀利,文極沉痛。若能以此書普及四萬萬人之腦海,中國當興也勃焉”。閏五月初五日(6月29日)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為題摘登章太炎《駁康有為書》,指斥“載湉小丑,未辨菽麥”,對康有為的 保皇謬論痛加批駁。《蘇報》迅即成為舉國矚目,獨步一時的革命報刊。閏五月初五日、初六日,《蘇報》館帳房程吉甫和章太炎以及 陳範的兒子陳仲彝、辦事員錢寶仁等被捕。初七日(7月1日),鄒容自投捕房,以與章太炎共患難。 蔡元培事前離滬赴 青島, 陳範、 黃宗仰、 吳稚暉等避匿,旋出國遠走。隨後,領事團徇上海道的請求,於十三日將《蘇報》封閉。

鄒容自入獄起,即抱定為革命犧牲的決心。他同章太炎在獄中賦詩明志,互相砥礪。閏五月二十八日,章吟《 獄中贈鄒容》一首:“鄒容吾小弟,被髮下瀛洲。快剪刀除辮,幹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臨命宜摻手,乾坤只兩頭。”鄒容即賦《 獄中答西狩》相唱和:“我兄章枚叔,憂國心如焚。並世無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淪地獄,何日掃妖氛!昨夜夢和爾,同興革命軍。”充分表現了革命者臨危不懼,勇於獻身,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氣概。

不幸的是,鄒容距出獄只有兩個多月,即被折磨致病,於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在獄中逝世,年僅20歲。噩耗傳出,中國教育會立即為他開追悼會。遺骸由革命志士 劉三(季平)冒險運出,安葬於上海華涇鄉。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經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批示:鄒容“照陸軍大將軍陣亡例賜卹”。

鄒容的一生雖短暫,但他用《革命軍》將“革命”的思想灑向人間,向腐朽的專制政府發出了強有力的戰鬥檄文,他的一生是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一生。

魯迅亦指出:“不獨英雄式的名號而已,便是悲壯淋漓的詩文,也不過是紙片上的東西,於後來的武昌起義怕沒什麼大關係。倘説影響,則別的千言萬語,大概都抵不過淺近直截的‘革命軍馬前卒鄒容’所做的《革命軍》”。

吳玉章所寫《紀念鄒容烈士》七律詩曰:“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吒風雲《革命軍》。號角一聲驚睡夢,英雄四起挽沉淪。剪刀除辮人稱快,鐵檻捐軀世不平。風雨巴山遺恨遠,至今人念大將軍。”

標籤: 遺恨 巴山 風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grr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