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 >

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卻不想做任何事情是一種什麼心理?

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卻不想做任何事情是一種什麼心理?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卻不想做任何事情是一種什麼心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我有多年的焦慮情緒,總是陷入負面的情緒中。其實對學習工作已經產生了影響。最近幾天又陷入了什麼事情都不想做的情緒中,但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想結束這種狀態。

操作方法

事兒來如山倒,做事兒如抽絲。很多職場新人應該都很為此困惱。

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卻不想做任何事情是一種什麼心理?

明明要做的事兒很多,但就是不想做,腫麼辦?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按照“化繁為簡”的方法,把事情大卸八塊!

然後權衡事物的輕重,選擇最有效的事情做,這件事情做成後,你就會士氣大增,後面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權衡事物的輕重?

先解釋下權衡的定義。權在古代是指秤砣,衡指的是秤桿,權衡,本質上就是掂量一個東西的重量,也就是重要性。

對於權衡輕重的方法,使用最廣泛的,就是time matrix(時間矩陣)。

時間矩陣以“緊急-不緊急”為橫座標、“重要-不重要”為縱座標,分成四個象限。

然後,我們認為的把需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評估,一個個分到四個象限當中去。然後,把紛繁的事情分成優先級遞減的四類:

1. 做重要且緊急的

2. 做不重要且緊急的

3. 做重要且不緊急的

4. 做不重要且不緊急的

然而,僅用時間矩陣法熱依然是不夠的。

如果每個象限都有很多事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一般,最重要的事情永遠只有一個,因為,一般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啊!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do things once at a time) 其實是效率最高的辦法)

那麼,怎麼區分出第一象限裏最重要的事情呢? 我有個小技巧,先做最輕鬆的哪個!完成這件事情後,你就收到了極大的鼓勵,再做後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啦!

如何克服喜輕厭重?

雖説大家都知道“倒吃甘蔗,“越吃越甜”的道理,但是先做喜歡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性,因為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激勵人繼續前進。如果想要刻意對抗天性,那麼後果往往會形成“拖延”——最終一件事兒都沒有做!

對於不喜歡做的事情,我的解決方案是,在不對抗天性的情況下,勞逸結合的做事。

借鑑time matrix的方法論, 我們可以做了個“快樂-重要”矩陣

——先做快樂且重要的事情,然後做不快樂但是重要的事情

(對於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其實可以委派別人去做)

如果要逼迫自己做不快樂但重要的事情,可以將其與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綁定在一起

——比如在寫論文的時候吃巧克力;在打掃房間的時候,放自己喜愛的音樂。

不想做事,所以一直在刷手機怎麼辦?

在這裏,我不得不提到“電子上癮”(Electronic cocaine)。

很多人會沉迷於接收EMAIL和SNS新鮮事、每天不停的刷屏,這樣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智商和能力越高,電子上癮的機會成本越高——畢竟你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刷屏,而不是建設祖國了嘛!

其實,電子上癮的人不是不知道這樣很浪費時間,但是上癮哪裏是這麼好戒掉的? 本質上,是“喜輕厭重”的思想在不停作怪——上網check news顯然比其他”正事”要輕鬆而有趣得多。

對於這類人,我的建議就是——拔插頭。用保護環境為裏有,每天不插電幾個小時,低碳環保、美容養顏、有益身心來,又能節省時間作更有意義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總結

説了這麼多時間管理的技巧,相信同學們和時間作戰的雄心壯志已經被點燃。然而,我要在最後破一道冷水——如果沒有自律能力,所有的技巧都是虛幻。而自律,是需要強大的心智去支撐的。

另外,與時間“作戰”的思維也不可取,就算在世時贏得了大片城池,最終也敵不過時間。要管理好時間,就要用“協作”的思維來處理問題。

其實,我們既不是時間的主人,也不是時間的奴隸。我們是時間的好朋友

人的一生要經歷太多的坎坷和太多的磨難,完全順心如意的事情太少太少。用20/80法則來説,人的80%的時間是在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譬如,某一天,天氣特別熱,熱得你只想找個空調屋呆上一個夏天,這時,領導説:“剛才某局打電話來讓我們去取個表,很急,需要馬上辦,車不在家,你自己坐車去吧,快去快回,別耽誤了。”天熱、沒公車、自己掏錢給公司辦事,還不能報銷,你説你去不去?不去,得罪領導事小,耽誤了公事,給公司造成損失,責任就大了。所以,你得去,還得高興地去。

再譬如,某一個週六,大家都可以休息,領導找到你,明天我們去人才市場一趟,招人去,你有事嗎?我?啊,沒事。儘管你知道明天還有好多事要做,但是你也知道,除了你,再也沒有別的什麼人,比你更適合去,儘管你是多麼地想睡個懶覺,但你還是去了。

還譬如,領導找到你,“你去把這個事情辦了。”這個事情,你從來沒接觸過,並且對你來説還可能要得罪人,屬於費梨不討好的那類事情,所以你很頭疼,你感覺到壓力特別大,你不想做,但是你分析了一下,認為,第一,這是你的工作職責,第二,還有一段時間供你思考,第三,通過努力,你可以做好,也許還能學點經驗。所以你做了。

人們總是抱怨,事情是多麼的不如意,工作是多麼的不順心,收入是多麼的不樂觀,如此等等,都是沒有認真對待做自己不願做的事這個問題,只有正確認識了這個問題,你才會明白,哦,原來是這樣的!

個人覺得是拖延症的表現。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病因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1.環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為與完成任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娛樂方面的誘惑有關。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尤其是娛樂方面的誘惑,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2.任務特徵

(1)任務難度 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個體拖延行為的發生,任務越複雜,人們越容易拖延,當個體認為某項任務超出自己的能力時,由於缺乏對成功的控制感,通常會採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該項任務

(2)獎懲時限 任務的獎懲時限也影響任務的完成。如果任獎賞及時,會減少任務完成時間的拖延。

(3)任務的厭惡程度 對於可能帶來令人乏味、產生挫敗感和怨恨的任務,人們會首先選擇迴避,如果不能迴避,就會盡可能地推遲面對。

3.個體差異

(1)非理性的觀念 如果個體認為迴避失敗動機高於追求成功動機時,個體將傾向於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

(2)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從心理層面分析,部分人對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導致拖延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工作上曾遭遇過重大挫敗,對自己不夠自信的人,容易產生逃避心理,不斷地推遲完成任務。

(3)自我設阻 拖延者從事某任務時,經常會因為某些外界刺激因素推遲開始任務的時間;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更容易出現中斷該任務去進行其他活動的情況,並且不斷地推遲任務的繼續。

(4)焦慮 在遠離期限時,拖延可以讓個體焦慮減少,但隨着任務期限的臨近,拖延者會體驗到更多的焦慮。

(5)衝動 衝動有時可以激勵人們追求一些東西,但是過分活躍可能導致做決定太快、注意範圍縮小的情況,這些將導致個體拖延行為。由於衝動讓人更多關注即時激勵,而忽略長期責任,因而衝動的人們更可能拖延。

(6)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采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人的一生要經歷太多的坎坷和太多的磨難,完全順心如意的事情太少太少。用20/80法則來説,人的80%的時間是在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譬如,某一天,天氣特別熱,熱得你只想找個空調屋呆上一個夏天,這時,領導説:“剛才某局打電話來讓我們去取個表,很急,需要馬上辦,車不在家,你自己坐車去吧,快去快回,別耽誤了。”天熱、沒公車、自己掏錢給公司辦事,還不能報銷,你説你去不去?不去,得罪領導事小,耽誤了公事,給公司造成損失,責任就大了。所以,你得去,還得高興地去。

負面心理帶來的滑坡效應

我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如此,在剛畢業不久的兩年多時間裏,工作、情感、家庭的各種壓力讓人着實覺得焦慮不斷,也出現了你描述當中的心理以及行為滯後的狀態。但是,為什麼遇到此類心理狀態會造成如此負面的感受,我們依然還無法結束呢?

當我們遭遇負面情緒時,我們會發現除了情緒上的影響之外,就是我們行動力上的缺失,而這種連續的反應就會造成滑坡效應,既因為某件事情導致的負面狀態會因為無法結束而導致更多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直接導致的就是自我認同感下降,思維混亂,情緒波動大,自責、焦慮、抑鬱等負面心理狀態不斷加劇。

這是很難受的,對於兩年多的經歷來説,我很高興走出了這種狀態,也不想再回到過去。

尋求突破點

很明確的一點是,你卻是焦慮,就越拖後行動力,行動力越差,自我認同感越差,焦慮則更加嚴重;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到一個點去突破它,方法很簡單,just do it!

根據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選擇一個合適的突破點。

對於我來説,我選擇的突破點是最日常的早起、運動和學習,自律的狀態並非是想到遲到要被公司扣錢的逼迫感,而是自覺遵守的行為習慣。所以,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1、早晨8點(我這裏和內地有兩個小時的時差,所以是10點半才上班)起牀,開始運動,做什麼運動,做多久都有明確的説明。制定計劃的關鍵在於足夠科學以及細節化,例如:我當時是82公斤,我的目標是減重10公斤,那麼,這個計劃就需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制定,太長或太短都不利於執行,所以,我的計劃是3個月的時間,那麼,如果想要3個月實現目標,運動、飲食都需要細節化,分為較小的步驟進行,如此才能在完成之後給予自身更多的認同感,太難或太容易都不是有效的計劃。

無論是減肥、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按照這種科學目標性和細節計劃性來去羅列。

那麼,你説到,自己明明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做;那這些事情是什麼?一一羅列,羅列的順序按照事件的優先程度進行,每件事情的目標和計劃按照上述的原則進行羅列,然後,就是最難做的,那就是堅定不移的去執行。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細節的就是:

1、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給予自己正向的思維引導,積極的思維導向,積極的暗示等。

2、深化自我認知的能力,即客觀、合理的分析自身的優劣勢,包含能力和性格上的,越是瞭解自己,目標和計劃越是清晰。同時,也能夠在過程中避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kzs/xinli/3vj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