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佤族舞蹈風格特點,佤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是什麼

佤族舞蹈風格特點,佤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是什麼

在我們印象中,少數民族的人民一般都喜歡唱歌跳舞,並且大多數人還很擅長載歌載舞。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佤族舞蹈有什麼風格,他們的舞蹈跟其它少數民族的舞蹈的差異在哪裏。希望大家看了對佤族人民的歌舞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佤族舞蹈風格特點,佤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是什麼

流傳在佤族中的民間舞蹈種類很多,若以主要伴奏樂器和主要道具劃分,可分為:“木鼓舞”、“芒鑼舞”、“象腳鼓舞”、“蜂桶鼓舞”、“蘆笙舞”、“口弦舞”、“三絃舞”、“畢頌舞”、“竹竿舞”、“臼棒舞”、“棺材舞”、“掃帚舞”、“刀舞”、“毯子舞”等等。若以舞蹈對象分,又可分為:“青年舞”、“集體舞”、“女青年舞”、“魔巴舞”、“少兒舞”等等,若以功能性質分,可分為“祭祀舞”、“喪葬舞”、“自娛舞”和表演性舞蹈等,若以舞蹈形式分,可以分為“生產舞”、“擬獸舞”、“遊戲舞”等等。這種劃分當然只是相對的,許多舞蹈往往是多種樂器伴奏。譬如“木鼓舞”中就有蘆笙、芒鑼、銅鼓等打擊樂器伴奏,蘆笙舞中又可能有笛、弦、畢頌等樂器伴奏。但是“木鼓舞”不能少木鼓,“蘆笙舞”不能沒有蘆笙,其他樂器可少一件或多一件,各類舞蹈可以在不同場全產生多種跳法,產生多種功能。就蘆笙舞而言,在滄源佤族自治縣就收集到200多種組合。

總的來看,佤族民間舞蹈的表現形式有圍圈、聯袂、對稱、且歌且舞,有一定程式特點;從動律上盾,有屈膝彈動、重拍向下、節奏感強(韻律感)、動作幅度大、有較大隨意性等特點。

且舞且歌。佤族民間舞蹈往往是歌和舞連在一起的,每舞必歌。特別是一些自娛性舞蹈,激越、昂揚的歌聲與吼聲往往與豪放的舞蹈動作結合在一起,使之更加奔放,更加振奮人心。

有一定程式。佤族民間舞蹈有一些比較固定的套路。這些套路來源於生活,往往借鑑自然物的動態和姿勢演化而成,在不斷髮展中形成了獨立的規範性動作。諸如:“三步一跺”、“三步踢”、“雙跺單踢”、“三步一轉”等等。這些組合動作到某個節目中就形成了新的舞蹈組合形式。如:先跳一個固定組合動作,“三步一跺”或“三步崐踢”,再加上一個或幾個模擬自然物的特殊動作,就此形成“薅子擺”“麂子跳”、“炒菜歌”“龍擺舞”等等,這樣一些模擬性舞蹈節目。這種程式化的舞蹈組合可以在某個舞蹈的開頭出現,也可以在每個節目的各個階段出現,可以是前八拍動作中出現,也可以在任何幾個節拍動作中出現,可以出現一個,也可以出現多個,一個固定組合可以在同一節目中出現一次,也可以出現多次。

屈膝彈動,重拍向下。雙膝屈伸、張弛頻繁,是佤族民間舞蹈的主要動律特徵。各個舞蹈節目的走、跑、跳,都配合着雙膝有節奏地張弛彈動,因稱之為“彈動步”、“彈動進退步”、“彈動轉身步”。上身隨勢起伏。基本步伐大都是重拍向下,從輕到重。走則柔中有剛,跑則剛中有柔,跳則粗獷,跺則有力,給人一種歡快、激越、奮發向上的豪放之感。

韻律感。佤族民間舞蹈每一個節目都是在統一的基調上連貫、流暢,有節奏地進行。舞曲從弱到強,舞步從輕到重,舞者的情緒也隨之從歡快到激揚,都是在統一的節奏下連貫進行。即使是象“兒童舞”、“奇籠籠”、“甩髮舞”這樣一些沒有樂器伴奏的舞蹈,也是在明確、嚴整的民歌節奏下連貫完成舞蹈動作的。舞蹈音樂的節奏規範着每一個舞蹈動作,使其成為和諧、自然、連貫的“律動”。

隨意性。佤族民間舞蹈要求在統一的節奏下來進行,一招一式都要整齊,“打歌阿要腳步合,腳步不合腳蹩腳”。指的是舞步的走、跑、跳、跺都需要在統一的節奏下完成,避免“亂套”。但是,上身的俯仰、手勢的變化、動作的幅度,又因舞者的興趣各異,且有很大的隨意性,即使是同一舞者,在不同場合,不同情緒支配下,也會一次與一次跳的風格不同。

佤族民間舞蹈大都剛勁雄渾,腿的力度強,身的俯仰幅度大,集中體現了居於山區的民族文化特點。一般情況下,男舞者的動作幅度比女舞者的動作幅度大一些,大跨大步,豪放有力,引人亢奮。舞至興起,往往左走右跺,走則有韌性,跺則有力度,再配以激揚的呼聲與合聲,越顯得豪放。近年來,佤族民間舞蹈通過文藝工作者加工,不斷被搬上文藝舞台,不僅展示了它的粗獷豪放之美,也賦予了它藝術的蓬勃向上之美,佤族民間舞蹈作為佤民族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將會不斷得到發掘利用,並且在佤族人民羣眾中“顯示出永久的魅力”。

看完了上面的解析,相信大家對佤族人民的歌舞也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總體來説,他們的風格是每舞必歌,而且都很隨意性,並且很有節奏感。

標籤: 佤族 舞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j5xm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