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眼看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了,那你對七夕節的風俗都瞭解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吧!

操作方法

穿針乞巧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節(乞巧節),根據傳統,凡間的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是漢族歲時風俗。七夕節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所謂“ 喜蛛應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 黃金瓜、 巧果、花生、紅棗等為主)放在果盆上,這通常是在穿針乞巧前已由大人們作了準備。   “穿針乞巧”以後,大家都睜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結網,誰先發現,誰就大吉大利。   所謂喜蛛,其實是一種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樹木上,常能見到,偶而有一隻爬在人身上或被人發現在屋內,都説是喜事之兆,一般都會被很小心地放生,大家都不會輕易弄死它。   但果盆上要有這種喜蛛的蹤跡,卻也不容易,有時為了早點分到瓜果,我們中總有一人會偷偷捉一隻放在果盆上。大人們其實也知道,睜一眼閉一眼的,在孩子“發現”喜蛛的歡呼聲中,邊把瓜果分到各人手中,邊説道:吃吧,吃吧,年年有巧,年年有巧。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2張

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是中國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屬於七夕節期間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習俗,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投針驗巧”:先準備一隻面盆,放在天井裏,倒入“鴛鴦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過夜,再經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陽一曬,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驗巧”了。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3張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七夕節期間的漢族傳統習俗,實際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種。寄託着漢族勞動人民樸素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 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4張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説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着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5張

曬書曬衣
《楊園苑疏》記載,漢建章宮有太液池,池西有漢武帝之曬衣閣,每到七月初七,宮女必登樓曬衣。此當為七夕曬衣之緣起。到了魏晉,七夕曬衣的習俗已相沿成風,並相當程度地演變為官宦人家誇富鬥富的一種表演。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晉書·阮咸傳》載,阮咸性情乖張,每有駭俗之舉。七月七日,道北富户皆曝曬衣物,滿目珍奇,美不勝收。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6張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梵文音譯,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佛教天龍八部之一,傳入中國以後經過一番漢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可愛兒童形象,成為“七夕”節供奉牛郎、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兩宋時期,每年的七夕節,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樂”來供奉牛郎、織女,藉此來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7張

拜織女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夕節舉行。漢族民間傳説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8張

拜魁星
農曆七月初七,俗又稱“魁星生日”。“ 魁星”系 北斗一 星宿名。漢族民間謂“魁星主文事”。 閩東一帶讀書人崇敬魁星,僅次於 孔子,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和上述拜織女相類似,所以,在閩東一帶村莊里居民,若是一家人丁旺盛寬敞的屋子,“七夕”這晚,天井裏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別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9張

吃巧果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習俗。巧果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用麪粉或者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點心,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實花樣”。因“巧”和“橋”諧音,因此人們認為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來實現。
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麪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10張
標籤: 七夕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l3r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