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關於藏族的風俗習慣 你具體都知道哪些?

關於藏族的風俗習慣 你具體都知道哪些?

藏族因為生活的環境比較的多變,處於高原地帶,所以很多人對於他們瞭解都比較少,藏族這個民族也因為如此而顯得非常的神祕。那麼關於藏族的風俗習慣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關於藏族的風俗習慣 你具體都知道哪些?

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
  其次我們就説説西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不僅包括大小乘佛教而且還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儀式和內容,這才形成現在具有藏族色彩的“藏傳佛教”。藏族對活佛高僧尊為人上人,藏語譯音稱為喇嘛,故藏傳佛教又被稱為喇嘛教。這裏我就稍微解釋一下喇嘛這個概念,其實很多人把喇嘛理解為和尚,這是不對的在藏傳佛教裏管和尚叫“扎巴”,普通人也可以當和尚的,就是我們理解當中的出家。但是喇嘛不是普通人可以當的,如果説一個喇嘛仙逝了,那麼只有他的轉世靈童才可以接替他的位置。而且他們生來就揹着宣揚佛法,普度眾生的重任,所以會被藏人尊為人上人。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公元13至16世紀中葉,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動頻繁,佛教寺廟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廟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和布達拉宮。

藏傳佛教主要教派:其實藏傳佛教在西藏的傳入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就是“前後弘期”公元10世紀後,隨着藏傳佛教“後弘期”的開始,陸續出現了許多教派,早期的有寧瑞派(俗稱“紅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噶當派,噶舉派(俗稱“白教”)等。15世紀初,宗喀巴實施宗教改革,創建格魯派(俗稱“黃教”)。此外藏傳佛教還有一些獨立的教派:息學派,希解派,覺宇派,覺囊派,廓扎派,夏魯派等。不過現在還是以四大教派為主的。

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分衞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由松贊干布手下大臣“屯米桑布扎”所創的藏文,10世紀到16世紀,是藏族文化興盛時期。幾百年間,藏族文化大放異彩。結構宏偉、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長史詩《格薩爾王傳》,多少世紀以來,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的藏族地區廣為流傳。還有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以及有關於韻律、文學、哲理、史地、天文、歷算、醫藥等專著。

藏族風俗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食用糌粑時,要拌上濃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於儲藏又便於攜帶,食用時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區,隨時可見身上帶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餓了隨時皆可食用。

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講究新鮮,冬天在牛羊宰殺之後,立即將它冰凍,然後就可以生吃,味道鮮美可口。也可立即將大塊帶骨肉入鍋,用猛火燉煮,開鍋後即可撈出食用,以鮮嫩可口為最佳。民間吃肉時不用筷子,而是將大塊肉盛入盤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則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血腸,四川、雲南等地的藏族多將豬肉用來製成豬膘,便於保存。肉類的儲存多用風乾法。一般在入冬後宰殺的牛、羊肉一時食用不了,多切成條塊,掛在通風之處,使其風乾。冬季製作風乾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凍附,能保持風乾肉的新鮮色味。

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體。在藏族地區,家家都備有酥油茶筒、奶茶壺。大部分地區的藏族都以幹牛糞為燃料,以鐵三角架為灶。雲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銅製。其他地區的藏族喜用木碗並漆上紅、黃、橙色的油漆。比較講究的還要在碗上包銀。牧區的藏族都要隨身配帶一把精製的藏刀,主要用來切割食物,還用於宰羊、剝皮、削帳房厥子等勞動,藏刀的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例如:足瑪米飯,藏族傳統宴席食品,用足瑪、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腸,藏族傳統菜餚,用牛(羊)血為主要原料製成。奶酪,藏族傳統菜餚,用牛、羊奶發酵後製成。

喪葬習俗
  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水葬,火葬,土葬,天葬,和塔葬。水葬、火葬、土葬較少用,天葬用的最平凡,而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圓寂的達賴喇嘛死後,在布達拉宮裏或者在別的寺廟把他的遺體修放在一座塔裏,裝飾這種座塔需要幾萬兩黃金當然還有雄厚的人工。這種塔叫“靈塔”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才可享受這種喪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裏餵魚,這叫水葬。火葬亦差不多把屍體火花即可。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天葬寄託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天葬台,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他們不避諱別人觀看,認為多幾個人為死者唸經也是好的。

美麗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禮,目前仍沿襲着傳統的習俗。外界人不知“天葬”是怎麼回事,覺得很神祕。其實,每個民族有自己特定的風俗,嫁娶婚喪,各自都有獨特性。這正是世界豐富奇妙之處,沒有什麼可疑惑的。過去清政府派到西藏的官員就向西藏宣傳土葬,甚至下令禁止天葬。這其實是企圖利用行政手段干涉民族風俗習慣的拙劣做法,結果必然是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人的心理起着很大作用,已經形成的觀念是無法隨着一紙公文得以改變的,更何況這是當地人民的精神寄託。尤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認為,天葬寄託一種靈魂升上“天堂”的願望。

藏族風俗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廣佈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

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豔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鬆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小結:藏族人他們對於同胞或者是遠方來的客人,表示歡迎都是用哈達來表示歡迎。藏族人死後有很多種葬禮,比如像是火葬、土葬、水葬,還有天葬這些在藏族都會有,一般生前有罪的人才會實行土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xvx5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