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母嬰教育 >親子 >

當孩子和父母之間界限分明時,難道親子關係不會最輕鬆嗎?

當孩子和父母之間界限分明時,難道親子關係不會最輕鬆嗎?

簡要回答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是這樣比喻西方人的家庭關係的。他説,西方社會是一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紮,幾扎束成一捆,幾捆再束成一挑。他們互相貼合,又彼此獨立。在一起時,紮紮實實,分開時,清清楚楚。不會亂的。在遊戲旅行青蛙》裏,當青蛙兒子在家的時候,他是自由自在的,想看書就看書做手工就做手工。當他寫日記的時候你不能知道他在寫什麼。你可以拼命割草賺錢給他買裝備,好生款待他的朋友,哪怕你把所有的奉獻給這個青蛙兒子。你還是不能操控他,左右他的決定。他要出遠門你只能揮手相送,他會在你想念他的時候,正好收到他寄回的明信片。這像不像龍應台在她的散文集《目送》裏提到的父女母子關係一場,最終的結局都是子女在告訴父母“不必追”?以上所有的這些,無非都是教會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育兒時,父母都要有“界限感”。有界限感的父母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很簡單,獨立自主。北大高材生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妻倆在《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一書中,反覆強調了自家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孩子自主”,讓孩子自主的本質是什麼?簡單的説就是父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同時對孩子盡責盡力幫助他們,讓孩子能夠自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人人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的親子關係,是不是最輕鬆?作者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妻,兩位作者是廣告出版界的知名人士,有着良好教育背景。他們在出版圈摸爬滾打幾十年,還曾兩度創業,養育出了一對非常獨立自主的孩子。他們親手寫就的育兒心經 能給很多爸爸媽媽帶來思考。《育兒基本》是一本育兒手記,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妻通過養育兩個孩子積累了豐富的育兒心經。得出了養育孩子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最終實現孩子自主的生活學習和閲讀還有處理自己的情感。

孩子不是父母的投資
在電影《天才少女》中,雖然講述的是關於培養天才少女的選擇困境。但不可忽視的是天才少女母親的悲劇。天才少女的母親也是個數學天才,親媽為了完成自己遺憾,強迫她去研究數學,操控她的一切,最終在女兒出生後自殺了。為何她會自殺,是因為討厭數學嗎?並不是,數學難題解出來後她獲得了唯一的樂趣。但是如果再也沒有數學難題可以難住她了,她剩下的自有空虛和絕望。她痛恨母親對她的蠻橫專制和控制,個性的壓制,導致她沒有童年青春和戀愛,只有灰暗。可見,將孩子當成投資工具來加以控制,最後得到的註定是失去。
在《育兒基本》一書中,作者就明確的提到:孩子是你自己要養的,不要把孩子當做投資。當確定好這層意思後,你就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所以親子關係的本質不是所有權,不是控制權,更是不可期待的回報。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獨立自主,成為一個自由快樂幸福的人。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説的很好: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給他們一個棲身的家,不要把他們的精神關閉他們的靈魂屬於明日世界
所以為人父母第一條做到的,就是不要把孩子當做投資工具來對待。
讓父母是父母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這三件事清晰劃分了我們自己的界限。作者認為,孩子和大人之間要有一個清晰的界限。把握好三個原則:孩子的個人事務,孩子做主。大人只在必要的時候提建議即可。家庭事務中跟孩子密切相關的,商量去做。複雜程度超過孩子的處理能力的,孩子不必參與。比如生二胎不必徵求孩子的意見。父母更是不能將孩子拉入到夫妻兩人之間事務當中。
在親子關係中,《育兒基本》一書中認為父母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要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點,父母自己要不斷成長。父母的成長是指在孩子“自我意識”急速成長的階段,要跟得上孩子的腳步,陪着他們一起成長。當你和孩子的成長腳步一致的時候,就不會有控制的念頭,更不會看不見孩子的成長。否則當你落後於孩子的時候,你就只看見了孩子的對抗和反叛。
作者還特別提到,做家務這件事情,並不會促進孩子的成長。原因很簡單,孩子既不會通過家務獲得快樂也不能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做家務從來都是父母的事情,父母盡力把家務做好,可以給孩子傳遞一種為了美好家庭心甘情願付出的愉悦感,既不辛苦又不疲憊。如果孩子非要做家務,父母可以提供一定的報酬。以資鼓勵。
第二點,充足陪伴
陪伴沒有什麼竅門,就是要人在心也在。無條件的陪着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注意是無條件。作者還特意強調充足的陪伴的前提是父母都參與進來,母親單方面的陪伴不算陪伴,爸爸成為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也不是好的陪伴。是兩個人一起賺錢,兩個人一起來陪伴孩子。這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第三點,父母對孩子要充分尊重和平等交流
這點要做到也不是很難,前提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此前提下,尊重就是要做到閉嘴。交流就是要做到有效開口。閉嘴的竅門就是:不貼標籤,不嚴厲説話,不嘮叨,不逼孩子改改改。
有效交流等同於用心交流,尤其是對孩子必須好言好語,生氣了作者也會吼孩子,但是絕對不會説:遺棄孩子的話,粗鄙的話,拿孩子比較的話,貼標籤的話,沒耐性的話,嫌棄孩子小的話。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對我們説同樣的話自己的感受,對孩子就是來不得半點輕心,既要會聽也要會説。最大程度避免孩子漸漸長大後,大家成為彼此熟悉的陌生人。

當孩子和父母之間界限分明時,難道親子關係不會最輕鬆嗎?

讓孩子成為孩子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説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周國平先生説過,“愛,可以親密,但不能無間。”對待孩子亦如此,接納孩子、尊重孩子,清楚距離、把握界限,這才是真正的愛。
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做到邊界清晰呢?《育兒基本》一書裏從幾個角度來説明:
第一點,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嬌氣,守規矩,懂分享。當孩子嘗試獨立做事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給孩子提供幫助,不過高要求他們,只提醒和建議外加讚美。不批評也不監督,孩子要嘗試新東西鼓勵就好了。年輕的父母不能學老一輩的父母,當孩子要跟自己分享食物的時候,父母爽快的接受,有助於孩子不養成吃獨食的習慣。
第二點:自主閲讀和學習。自主閲讀和自主學習這兩個習慣一旦養成,將會終身受益。父母要主動自己閲讀,同時越早帶孩子一起閲讀效果越好。孩子要有自己的書架,讓孩子選書不設預算,積極和孩子討論。
如果你實在養不成閲讀的習慣,那就要幫助孩子過濾掉那些越少讀越好的東西,比如心靈雞湯,名人故事,暴力故事。王子公主故事,經典童話。原因很簡單,雞湯類的文章會讓孩子膚淺,名人故事經過編排整理丟失掉很多內核的東西。王子公主故事和經典童話裏面都有很多醜陋的負面的東西,孩子沒有必要過早的接觸,應該更多的接觸一些真善美的東西。這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自主學習應當讓孩子從自己背書包開始,自主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該學的時候學,該玩的時候玩,認真愛學習都是可以培養的好習慣。要保持跟老師的有效溝通,敏感的處理好考試成績這一難題,孩子的成績就跟父母的收入多少一樣的敏感。是個人隱私。
“界限感”這個東西在西方是非常的明確的,但是在我們老一輩的父母身上是很模糊和不可思議的東西。“相愛相殺”成為親子關係的常態,看着累相處起來更累。作為新一代的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學習新的育兒理念,改變自己讓自己不斷的成長,並將這些理念用到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不斷的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和方法。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走向獨立自主,實現輕鬆育兒的真正目標。

當孩子和父母之間界限分明時,難道親子關係不會最輕鬆嗎? 第2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y/qinzi/mdq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