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母嬰教育 >學習交流 >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是繼續努力還是放棄?一念之差,人生大不同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是繼續努力還是放棄?一念之差,人生大不同

簡要回答

很多不愛學習的孩子,父母嘗試了很多的方法,但是孩子就是不開竅壓根對學習不感興趣。頭疼的父母萬般無奈,晚上睡不着的時候真想放棄算了,反正現在那麼多的網紅學歷不高不也通過自媒體賺得盆滿缽滿嗎?但是轉念一想,不是每個網紅都能成功的,誰知道自媒體的各種風口什麼時候過去。並且現在這個時代,大學生畢業都立即失業了,小學初中和高中文化的孩子,又能去幹什麼?難道真的讓他們在底層掙扎一輩子嗎?想想又爬起來繼續咬着牙逼孩子學習,但是最終孩子痛苦父母崩潰。每天就在放棄和努力之間苦苦的掙扎和徘徊,最終實在受不了的父母開始選擇放棄,隨便吧,反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不讀書以後什麼樣的人生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做父母的管不了。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唯獨父母放棄不可以。因為沒有不成材的孩子,只有因為絕望而放棄的父母。

一、任何人都可以放棄孩子,唯獨父母不可以
愛迪生——世界著名的企業家和發明家,在小的時候被老師嫌棄“笨”,還因為老是經常問老師一些奇怪的問題,把老師問住了。後來老師覺得他是低能兒,於是就把他趕出學校了。
不過愛迪生的媽媽並不是這樣想的,儘管愛迪生被趕出了學校,被貼上“笨”的標籤,但是她就是沒有放棄他,相反的她覺得愛迪生非常的有能力和才華,將來肯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媽媽對愛迪生所有匪夷所思的問題,都盡力的滿足愛迪生的好奇心,並讓愛迪生去探索。
而為了讓愛迪生能夠有更好的探索,媽媽還把家裏的地窖改成了小的實驗室。
最終愛迪生在媽媽的支持和鼓勵下,獲得了優異的成就。
愛因斯坦三歲的時候才開始呀呀呀的學習講話,到了八九歲話都還説不利索,看上去人也很遲鈍。
到了10歲才去上學,被同學老師嘲笑,是學校公認的“笨孩子”。
但就是這樣,他的媽媽依舊送他去上學,沒有放棄他,沒有因為他看上去呆呆的就焦慮,就開始訓練他試圖把他變成正常的孩子。
他們接受了他的一切讓他自由生長。
好不容易上了中學,愛因斯坦還偏科得厲害,只對數學感興趣。他的父母也沒有強迫他別偏科,也沒有逼迫他直到他厭惡學習為止。
而是覺得愛因斯坦好不容易堅持上學那麼久了,就按照他的興趣來,讓他安心鑽研就好了。
愛因斯坦的父母一直都沒有放棄他,最終讓他的才華和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大家肯定想得不到他小時候資質非常的平庸。
人家看書能看懂兩三行了,他還一行都看不明白。
他考秀才還考了七次才考中,但凡他的父母放棄他。就不會支持他繼續讀書,也不會讓他考那麼多次秀才,要知道在古代考秀才的費用支持並不低。
要是一般家庭的父母,一看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早早就放棄了。
最後在曾國藩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獲得的成就是同代人中最高的。
試想最終還是他父母不放棄,對他學習上的支持成就了他。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是繼續努力還是放棄?一念之差,人生大不同

二、別指望孩子自覺學習
《家有兒女》中的一段經典對話,至今發人深省:
劉星問媽媽:“媽,你為什麼當初不逼我?”
媽媽説:“小時候給你報這班報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反駁:“我不願意學,您就不讓我學了?那時候我還小,我不懂事,您還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着我學呀!”
這個對話我反覆看了好多次,回想起我的父母也是對我放養,準確的説我那個年代的孩子多,父母都是這樣的孩子養大就行了。
但是我也常常感到遺憾,如果當年我的父母反覆跟我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也許今天我人生就會有更多選擇。
所以説,孩子你不逼他們一把,他們也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不知道他自己有多優秀。
孩子小的時候,是他們最沒有自控力的時候,別指望他們能自覺。
對於不上學這件事帶來的不好後果,他們是不懂的,他們只知道眼前的快樂最重要。
他們會一次有一次的試探家長的底線,察言觀色看看大人能夠放縱他們到什麼地步。
吃零食、睡懶覺、天天玩手機很快樂。這個時候你説要給孩子快樂,對他們的這些行為放縱,還覺得是對他們的尊重。
那麼孩子就會進一步覺得,不寫作業不用上學就更快樂。這個時候孩子的任性的説,我不想上學了你要給我更多的自由和快樂。
作為家長你給不給?給了他們就會更加任性,長大後遇到問題啥辦法都沒有。
不給你底線讓得太多,特別難管教了。你苦口婆心告訴 他們,小時候不學習,長大會吃很多苦,受很多磨難。
他們是不會理解的,但是讓家長更加可悲的是,長大了他們還會怪你。為什麼你當初不逼我一把?
所以別指望孩子能夠自覺學習,該管就要管。
因為就像開頭説的,我們做父母的是肯定不能放棄孩子的,既然不放棄哪怕再痛苦,也要管好孩子。
教育家張捷説:
“人的天性,首先是好吃懶做,然後是不勞而獲。如果你想讓孩子們上學很快樂,那只有讓他們少學或不學知識。但少學、不學的結果是什麼?長大後缺乏競爭力。”
其實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全世界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日本的小學生中大概40%的學生都上補習課,到了初中會增長到65%。
韓國的中學生每天放學都到圖書館去繼續學習,經常半夜才回家。
美國號稱快樂教育老家的地方,其實他們的孩子課業也一樣的繁重,只能抓緊時間上學和放學路上坐車這會時間稍微睡一會。
管教孩子讓他們繼續將學習進行下去,意味着父母和孩子可能都不會那麼快樂,但卻能夠幫助他們日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是繼續努力還是放棄?一念之差,人生大不同 第2張

三、當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不妨帶他們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常聽人説,如果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看看人間疾苦。
看再多的人間疾苦,都不如親自品嚐一次。
張雪峯老師在一次演講中説過,他説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可以帶他們去4個地方:汽車客運站、火車站、高鐵站和機場。
讓他們看看坐大巴車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抽什麼牌子的眼,嘴裏的話都是怎麼説的。
再帶他們去火車站、高鐵站和機場,看看人來人往的人,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然後問問孩子們將來想成為哪一類人?
當然不去這些地方,父母不妨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1、自己工作的地方
一位11歲女兒叛逆期不肯讀書,單親爸爸讓她頂着烈日去田裏挖藕 ,讓她體驗爸爸和爺爺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子的。
雖然後來這位女兒在藕塘裏足足曬了4個小時,臉都脱皮了。
爸爸雖然心疼但是沒有心軟,因為在他看來,不吃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後來孩子終於體會到爸爸掙錢的不容易,表示會好好讀書!
網友表示: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讓孩子知道,當他在抱怨讀書苦時,父母賺錢養家比他煎熬一百倍。
2、凌晨的街頭
浙江杭州的一位父親,兒子沉迷熬夜玩手機不想學習。
於是他在凌晨的時候,讓兒子放下手機跟他出門,去了一趟街頭和菜市場。
他們看到凌晨三點的早市,有很多想睡但是沒得睡的人開始將貨擺好,準備開始做生意。
一個奶奶對孩子説:好好讀書啊!早市裏的人們,每個人都在努力的生活
這時候父親問兒子:你知道這些人為了誰嗎?
兒子回答説:為了生活為了子女。
父親問:那你呢?兒子回答説:我錯了!
當孩子不想讀書時,那就帶他到凌晨的街上走走。
讓他看看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學習上的苦,比起凌晨街頭為生活打拼的人們所經受的苦,真是微不足道。
3、工地
一位在廣東深圳打工的爸爸。聽説9歲在湖南老家的兒子,叛逆不肯上學了。
他趕回去勸説兒子,但是兒子怎麼都不聽。
於是將兒子帶到深圳,讓他去工地加工鋼筋。
其實孩子到了工地也不過是做一些搬運廢鋼筋的活,結果還不到兩天。兒子就哭着對爸爸説,要回老家繼續讀書。
回去湖南老家後買兩天,兒子變得老老實實的每天認真去學校。
才不到兩天的工地 體驗生活,孩子深刻的體會到打工真的比學習 痛苦多了,有了對比,孩子才會發自內心的覺得,學習真的比打工好多了。
這樣的現場教育,其實比簡單的打罵孩子教育效果更好。
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可如果不是別無選擇,又有誰願意在工地賣苦力賺錢,而不願意坐在高檔的寫字樓。
為人父母,我們總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卻還覺得不夠。
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因為沒有對比,大多數孩子不能夠理解讀書的意義,不能夠看透生活的本質。
而現實生活中,誰都可以對我們的孩子説放棄吧,但是唯獨我們自己不能夠對孩子説放棄。
放棄了,孩子就沒什麼未來了,不放棄,孩子的未來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是繼續努力還是放棄?一念之差,人生大不同 第3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y/jiaoliu/ody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