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母嬰教育 >親子 >

玩具要分享?家長越強迫,孩子越不願意,到底該怎麼辦?

玩具要分享?家長越強迫,孩子越不願意,到底該怎麼辦?

簡要回答

客廳裏,兩小孩正在為唯一一個奧特曼玩具追趕爭搶,其中一個孩子哭了起來,家長見狀便讓自家孩子把玩偶分享給另一個小朋友。孩子不高興了,反而更不願意分享,家長忍無可忍強行將玩具拿走了。

看似家長想當和事佬,實則卻是位獨裁者。

作為家長,在面臨孩子的意願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到底該怎麼辦?

被迫的“分配”,是分享的假象
父親在兩兄弟玩玩具時,義正言辭的對哥哥説:“你是哥哥,你得讓着弟弟。”
哥哥聽了,乖巧懂事的把手裏的玩具讓給弟弟,轉身去玩剩下的玩具。
看到哥哥手裏出現了“新”玩具,弟弟繼續要,哥哥繼續給,直到哥哥手裏沒有了。
哥哥委屈得不行,連忙拿弟弟身邊的玩具,但弟弟的哭聲引來了父親。
一番爭論下來,父親氣憤對哥哥説:“不要跟我講道理,你才多大點。”
就這樣,哥哥始終忍受着弟弟的掠奪和侵佔,以及父親一次又一次的責備和打壓。
一天,父親不在家中,哥哥再次看到弟弟玩他的玩具時,竟發瘋般地與弟弟扭打了起來。
如果不是視頻,父親可能還沉浸在兄友弟恭、互敬互愛的和睦假象裏。
作為家庭裏絕對權威的制定者,家長不能一味的顧此失彼,以犧牲哥哥的情緒去照顧弟弟的情緒。
玩具不單單是一個物件,更是孩子情感的寄託。
如果成年人為了所謂的公平,強制的去“分配”孩子的玩具,教會孩子的不是謙讓,而是時時爆發的偏見。
長此以往,孩子只會表面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不會發自內心的懂得分享的意義所在。

玩具要分享?家長越強迫,孩子越不願意,到底該怎麼辦?

家長壓制孩子的需求,結果往往背道而馳
育兒中,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這不,杭州一小姑娘膝關節勞損後才被媽媽赦免了跳繩。
原來小姑娘的家長渴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身材,便要求她每天跳繩1000個。
小姑娘為了讓家長開心,一直咬牙堅持,可一段時間後效果甚微。
家長毫不猶豫的加大了訓練強度和監督力度,小姑娘每天必須雷打不動地跳3000個。
萬萬沒想到,小姑娘跳着跳着膝蓋開始刺痛,跟家長説起反被訓斥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偷懶的小心思。”
直到通過醫生的檢查,這位家長才發現孩子真的痛了,孩子説的也都是真話。
但凡家長有一丁點顧及孩子的感受,都不至於讓姑娘把自己的身體給跳壞了。
誰不希望自己孩子能有個好的身材呢,但這也不能成為家長壓制孩子需求的理由。
再親密的家長,也不能代替孩子的想法,固執已見的為孩子好。
如此過激的行為,不但不能達成家長的預期,事後還會給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創傷。

玩具要分享?家長越強迫,孩子越不願意,到底該怎麼辦? 第2張

順其自然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
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
家長教育孩子,比起一味的強迫,順其自然才是大智慧。
1.積極主動的背後是不逼迫
在紀錄片《教書匠》中,為了讓孩子畫好一幅畫,畫師陳鍾將個人畫室完全交給了一羣孩子,讓他們自由發揮。
令人驚歎的是,孩子們的嬉鬧玩樂都只是暫時的,隨後他們便認真了起來。
在孩子的自覺下,一幅幅的畫作誕生了,孩子們甚至還不肯走。
想要孩子在做事更積極主動,家長再擔心也要儘量停止干涉孩子。
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獨立探索和思考的空間,還能讓孩子在做事過程中保持熱情,積極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2.讓孩子在規則中盡興
在《師傅!我要跳舞了2》的兑換環節中,雷雷就差一個小星星,就可以兑換10顆星的毛巾時,他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星星貢獻出來。
多麼暖心又有愛的孩子呀!
想做一個童心未泯的大人,能接受規則,但不被規則化。
成長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長的温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發展的廣度。
3.引導而非指責
前段時間,張萌在《敞開心扉的少年》裏分享道,她想讓女兒把車窗關上,可是女兒拒絕了,隨即她立刻説:“你就是個自私的人,我們都不跟你説話了。”
女兒聽後心不甘、情不願地把窗户關上了,當下她覺得自己的處理方式棒極了。
可是事後張萌很後悔,她發覺道:“我給了孩子一種自我否定感,我不應該去責怪她的。”
當家長們的想法被孩子看穿時,孩子們早就在小心的藏起自己的真實想法去迎合家長了。

玩具要分享?家長越強迫,孩子越不願意,到底該怎麼辦? 第3張
標籤: 玩具 強迫 家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y/qinzi/qd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