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健康知識 >養生 >

白及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白及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性微寒,味苦、甘、澀。歸肺經、肝經、胃經。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收斂止血藥。
【禁忌】外感及內熱壅盛者禁服。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白及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基本信息

(01)多年生草本。塊莖三角狀扁球形或不規則菱形,肥厚肉質,富黏性,常數個相連。莖直立。葉3~5片,葉片披針形或寬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下延呈長鞘狀抱莖,全緣。總狀花序頂生,有花3~8朵;苞片披針形,早落;花紫色或淡紅色;萼片3,花瓣狀,與花瓣近等長,狹長圓形;花瓣3,脣瓣倒卵形,白色或具紫脈,上部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先端內凹,中央具5條褶片,側裂片抱合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1/2;雄蕊與雌蕊結合成合蕊柱,兩側有窄翅,柱頭頂端有1枚雄蕊,花粉塊8,成2羣,扁而長;子房下位,圓柱形,扭曲。蒴果圓柱形,兩端稍尖,具6條縱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

(02)【英文名】 Bletillae Rhizoma

(03)【藥用部位】 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塊莖。

(04)【產地分佈】 生長於山野、山谷較潮濕處。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05)【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曬至半乾,除去外皮,曬乾。

(06)【藥材性狀】 不規則扁圓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長1.5~5釐米,淡黃白色,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鬚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角質樣。無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07)【臨牀應用】 用量6~15克,煎服,或3~6克,研粉吞服。用治咳血吐血、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外用適量。用治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08)【藥理研究】 提取物對實驗動物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能與所含膠狀成分有關,作用原理可能為物理性的。2%白及葡萄糖注射液做腹腔注射試驗,對DAB誘發的大鼠肝癌的發生有明顯抑制作用。具有止血、保護黏膜、抗腫瘤、抗菌等作用。

(09)【化學成分】 本品含有聯苄化合物、聯菲化合物黃酮類、環烯醚萜苷類、固醇、有機酸、糖及苷類、氨基酸等化學成分。另含白及膠質(為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澱粉、葡萄糖、黏液質和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甲醚。

(10)【現代藥理研究】1.白及有明顯的止血作用。2.白及對實驗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具有治療作用。3.白及在體外實驗中具有抗菌作用。4.白及具有代血漿作用。5.白及具有預防腸粘連作用。6.白及塊莖含有粘液質多糖,具有抗癌作用。7.白及膠可用作藥用輔料。

(11)【古籍摘要】《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名醫別錄》:味辛,微寒,無毒。除白癬疥蟲。《日華子本草》:味甘,辛。止驚邪,白邪,癇疾,赤眼,癥結發背,瘰瀝,腸風,痔瘻,刀箭瘡,撲損,温熱瘧疾,白痢,滿火瘡,生肌止痛,風瘴。《本草綱目》:白及性澀而收,得秋舍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宋洪邁《夷堅志》記之,邁赴任洋州,一卒忽苦咯血,甚危,用此救之,一日即止也。《本草蒙筌》:味苦、辛、氣平、微寒。陽中之陰。無毒。畏杏仁。名擅外科,功專收斂。不煎湯服,惟熬膏敷。除賊風鬼擊,痱緩不收;去潰瘍敗疽,死肌腐肉。敷山根額之下,鼻之上。止衄,塗疥癬殺蟲。《景嶽全書》:味苦澀,性收斂,微寒。反烏頭。能入肺止血,療肺癰肺痿。治癰疽敗爛惡瘡,刀箭湯火損傷,生肌止痛,俱可為末敷之。凡吐血不能止者,用白及為末,米飲調服即效。《本草備要》:澀,補肺,逐瘀生新。味苦而辛,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本草崇原》:白及氣味苦平,花紅根白,得陽明少陰之氣化。少陰主藏精,而精汁生於陽明,故主治癰腫惡瘡,賊風痱緩諸證。

標籤: 白及 禁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kzs/yangsheng/631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