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母嬰教育 >親子 >

“我不跟你玩了 ”這句話的殺傷力讓孩子卑微受挫 家長該咋辦

“我不跟你玩了 ”這句話的殺傷力讓孩子卑微受挫 家長該咋辦

簡要回答

三歲多的小澤最近頻繁地陷入哭泣,而其哭泣的原因看似相當簡單,一是因為"姐姐不再與他玩耍",二是因為他"討厭姐姐,不願再與她玩耍"。每當小澤哭泣的時候,他的母親總會迅速將他抱在懷中,並試圖理解他的情感,等待他情緒平復後,再引導他如何更好地與姐姐相處。不久前,著名演員蔡少芬與她的小女兒包子一同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在這個節目中,包子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當包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遭到了拒絕,甚至有個孩子表示:"與其和你玩,我更喜歡和姐姐(蔡少芬的大女兒)一起玩。"
包子感到非常傷心,於是奔向母親,向她傾訴,抱怨其他孩子只喜歡姐姐,不喜歡和她一起玩。
蔡少芬以平和的心態安撫了包子,她説:"我理解你的感受,他們喜歡你,只是每個人表達方式不同。我會教你一些方法,比如更加友善、主動,保持自己,他們一定會被你吸引。但如果你一直計較,你永遠不會快樂。"
蔡少芬的處理方式獲得了高度讚揚。這種社交衝突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情況。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處理這些衝突呢?

一、為何孩子會説"我不想跟你玩了"?
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説出"討厭,我不想跟你玩了",背後有着多重原因:
自我中心受挑戰:大多數孩子在3歲後逐漸開始探索社交關係,但仍然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當他們在社交中遭遇不如意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失落或焦慮,怕別人不重視他們的意見或感受而採取防衞性的態度。
1.情緒表達不足:
孩子們可能會感到憤怒,但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和處理這種情感,所以他們會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即"我不想跟你玩了"。
2.權力嘗試:
孩子們在某些時刻可能想要測試自己的影響力,看看是否能夠控制其他人。當其他孩子對他們説"我不跟你玩了"時,他們的迴應可能是試圖讓對方屈服。
這些情感和行為並不一定表明孩子們是自私或心眼多,而是正常成長階段的一部分。父母應該引導孩子,不要讓他們形成習慣性地使用這種話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孩子聽到"我不想跟你玩了"為何感到自卑?
當孩子聽到這種話時,他們可能會感到自卑和沮喪的原因有:
1.渴望被認可:
在2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社交敏感期,他們渴望與其他孩子互動,尋求認同感。被拒絕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自己不受歡迎,從而導致自卑。
2.害怕孤立:
孩子的社交圈子通常較小,被拒絕可能會讓他們害怕在未來沒有夥伴可玩。這種害怕孤立的感覺會讓他們感到自卑和傷心。
家長在這個時候的反應至關重要。他們應該傾聽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感被理解和接納,這有助於平復孩子的情緒,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

“我不跟你玩了 ”這句話的殺傷力讓孩子卑微受挫 家長該咋辦

三、孩子會因此形成"討好型人格"嗎?
孩子在社交衝突中表現出討好行為,不一定會導致他們形成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更多是與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有關的結果。以下是可能導致討好型人格的原因:
1.家庭暴力: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經常面臨暴力或威脅,他們可能會養成討好他人以獲得安全感的習慣。
2.與他人比較:
父母常常將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使孩子感到自卑,從而傾向於討好他人,以獲得父母的認可。
3.家庭關係不和諧:
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和諧,孩子可能會感到自己是問題的根源,從而產生自卑感,試圖通過討好來彌補。
因此,孩子之間的社交衝突通常不會直接導致討好型人格,而是受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安全、支持和理解的環境,鼓勵孩子表達真實情感,並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尊心。
四、家長的處理方法
在孩子遭到拒絕後,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來幫助他們處理這種情況:
1.整理情緒:
父母應該首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確保他們的內心平靜,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
2.傾聽和共情:
傾聽孩子的感受,讓他們感到自己的情感被接納。共情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可以幫助孩子平復情緒。
3.幫助孩子找到解決方法:
鼓勵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問孩子是否願意繼續與對方玩耍,如果願意,可以幫助他們想出方法來吸引對方。如果不願意,告訴他們不必在意別人的説法,堅持自己的選擇。
4.引導積極反應:
教育孩子積極應對社交衝突,釋放友好善意來解決問題。這將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社交技能。家長需要明白社交衝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常見的,正常的一部分。正確的引導和支持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強大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為未來的人際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不跟你玩了 ”這句話的殺傷力讓孩子卑微受挫 家長該咋辦 第2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y/qinzi/mdx2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