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家居 >生活常識 >

關於回族的風俗習慣資料

關於回族的風俗習慣資料

回族是我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歷經滄桑,已經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譬如,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風俗,不吃豬肉。至於回族人為什麼不吃豬肉,自然就有其寓意。今天,小編將帶大傢俱體瞭解下回族的風俗習慣。

關於回族的風俗習慣資料

回族羣眾在飲食、服飾、喪葬等方面有這樣一些風俗習慣。
  飲食。以米、面為主,吃牛、羊、雞、魚肉等。逢年過節炸“油香”、“饊子”等食品。回民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回族(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禁食豬、血液、自死動物等不潔之物和酒,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即非經阿訇屠宰的動物、禽類)。其中禁食豬為最嚴格。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裏吸煙、喝酒;在吃饅頭、烙餅時,忌囫圇吃,一定要掰作兩瓣或更多的小塊吃;禁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顏色象血一樣紅等。
  服飾。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襯衫、黑坎肩;婦女戴黑、白或綠色的蓋頭,老年婦女愛穿黑色大襟衫襖,農村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豔的服裝。
  喪葬。普遍實行土葬、速葬、簡葬(或稱薄葬)。回族稱死亡為“歸真”。一般在三日內即行埋葬。要請阿訇主持殯葬,將死者淨身後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屍匣運入墓地。
  回族人民很講衞生,飯前飯後要洗手擦淨,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他們尤其重視水源衞生。

(1)服飾風俗習慣
  由於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製作,式樣為無檐小圓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已成為民族標誌,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2)飲食風俗習慣
  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麪食,喜食麪條、面片,還喜食調和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麪、大滷麪、肉炒麪、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着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滷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瀋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諡美之詞。

(3)風俗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麪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並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裏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裏。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衞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區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後方進行紀念活動。
  婚俗結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徵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設宴款待來客。

(4)風俗禁忌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裏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裏。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衞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5)回族--宗教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典主要是“古蘭經”,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衞生,不吃豬肉。
  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舉行禮拜和宗教活動的場所,有的還負有傳播宗教知識、培養宗教職業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蘭教歷,每年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每年的這一天,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
  另外,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歷9月定為齋月。在齋月裏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後的時間裏,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裏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一下飢餓的痛苦心態。到教歷10月1日即齋戒期滿,舉行慶祝齋功完成的盛會,這一天就是開齋節。開齋節這天,人們早早起牀、沐浴、燃香,衣冠整齊地到清真寺作禮拜,聆聽教長講經佈道。然後去墓地“走墳”,緬懷“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6)回族的禁忌習俗
  主要有三大類:
  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
  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
  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

結束語:民族風俗是隨着年歲的更替,漸漸沉澱下來~回族的以上習俗也是歷經考驗,逐漸形成的。

標籤: 風俗習慣 回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jj/changshi/4m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