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妙知谷 >

人氣美食 >小吃甜點 >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不管是到江蘇旅遊還是到江蘇上班,我們難免會品嚐到江蘇的特色小吃,那麼究竟江蘇都有哪些小吃呢?下面小編帶大家走一走。

南通嵌桃麻糕

(01)選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細作而成。每斤兩條,每條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鬆、酥。幹吃,酥而甜,有一股濃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膩,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百分之十點七蛋白質百分之十五點八脂肪,百分之三十七點一蔗糖,可謂之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響油鱔糊

(01)江南水鄉,黃鱔遍及河道水灘甚至田間溝邊。蘇州菜餚中以黃鱔為原料的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有刺毛鱔筒、生炒鱔片、爆鱔絲等等,響油鱔糊有名就在“響油”上。取活的鱔經沸水燙泡後,劃出鱔絲,將炒鍋內熟豬油燒至七成熱,投入葱花煸得,然後放入鱔絲炒透,加紹酒略燜後,加入高湯燒2分鐘左右,放精鹽、醬油、食糖,蓋鍋燒10分鐘後收稠用濕澱粉稀勾芡,出鍋裝盤時在鱔糊中撥出一條凹槽,放入葱花,並將薑絲、蒜泥、火腿未製成三角形飾邊。同時在另一鍋內將一勺麻油加温,待八成熱時,迅速舀出澆水鱔糊凹槽,立即端上餐桌,撲上胡椒粉。此菜廚師與服務員要配合默契,否則,油温一降就聽不見響聲了,會使客人掃興。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2張

萬三蹄

(01)提起“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人們除了陶醉於旖旎的水鄉風光以及濃郁的淳樸民俗之外,恐怕印象最深刻的就屬“萬三蹄”。在周莊,以賣“蹄”為主業的店鋪琳琅滿目,凡賓館飯店,萬三蹄絕對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談及“萬三蹄”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相傳明初朱元璋當了皇帝,於是全國都避諱説豬。一次朱元璋到沈萬三家坐客,沈萬三以豬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後故意為難沈萬三,問他這個怎麼吃啊,因為是整個蹄膀,沒有切開,如果用刀,那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致罪(意為殺豬),而沈萬三卻靈機一動,從蹄膀中抽出一根細的骨頭來,以骨切肉解了朱元璋的難題,這種吃法流傳至今。隨後朱元璋又問沈萬三這道菜叫什麼名字,沈萬三一想總不能説是叫豬蹄膀呀,於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説,這是萬三的蹄啊,於是萬三蹄由此得名。千百年來,燒製“萬三蹄”的商户都是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萬三蹄用料十分考究。以精選的肥瘦適中的豬後腿為原料,加入調好的配料,加水放入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燜,火候要歷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煮熟的整隻萬三蹄熱氣騰騰,皮色醬紅,外形飽滿,香氣四溢,肉質酥爛,肥而不膩。經數百年流傳,已成為周莊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意為團圓,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此外,根據水鄉周莊美食習俗,周莊相繼開發了萬三菜筧、萬三野鴨、萬三紮肉、醬排骨、發財豆等產品,推出了“萬三八大件”套菜、“九子盤”茶食等食品,擺在一起可以組成好幾桌豐盛年夜飯。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3張

麥芽塌餅

(01)麥芽塌餅是蘇州同裏古鎮上一種傳統的蘇式茶點,它是心靈手巧的鄉村主婦們個個都會做的一種鄉土點心。晨起時,同里人喜歡用麥芽塌餅做早點,在田裏忙得腹中空空時,麥芽塌餅又成了人們墊飢的好乾糧,而擺起場面吃“阿婆茶”時,自然也少不了這種應時美味的麥芽塌餅。麥芽塌餅的特色主要取決於製作該餅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麥芽。佛耳草,學名鼠麴草俗稱清明菜,屬菊科,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密佈,白色綿毛,4~6月開花,8~9月結果。鼠麴草可以祛風散熱,化痰止咳,是治療咳嗽的常用中藥。而麥芽內含豐富的澱粉酶,能使澱粉轉變成麥芽糖和糊精,具有開胃、健脾、消食等功能。麥芽塌餅其貌不揚,但製作的工序卻相當繁複。 先用大麥浸水發芽,曬乾磨成粉待用。在村間田埂上採摘佛耳草,洗淨曬乾。在米粉中摻入適量的麥芽粉,這是做好麥芽塌餅的關鍵,摻少了餅子“塌”不起來,食之會有硬硬的感覺;摻多了,餅子會“塌”得過分,成不了形。接着,和以煮熟剁爛的佛耳草,加適量的水和成麪糰,包餡成餅。餡料有赤豆沙和黃豆沙兩種,再加上用糖制的豬板油丁和核桃肉。在餅的外層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餅涼後,在平底的鍋上油煎,煎至撒芝麻的一面略呈金黃色,用刷子塗上用麥芽做的糖水,這時,清香撲鼻、黛青光亮、細膩甜糯的麥芽塌餅便呈現在面前了。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4張

長壽菜

(01)“長壽菜”又名“燒香菇”,原是明代宮廷名菜,後流傳於民間。香菇是食用菌中的上品,素有“蘑菇皇后”之稱。它含有30多種酶和18種氨基酸。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含有7種。每100克幹香菇中含有蛋白質13克,還含有其它各種營養成分。它作為菜中美味,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記載(《呂氏春秋》)。到了明朝,香菇便成為宮廷中著名“長壽菜”。相傳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時,正遇天下大旱,災情嚴重。明太祖朱元璋祈神求雨,帶頭吃素數月,胃口不佳。這時軍師劉伯温正好從浙江龍泉縣回到南京城,特地將從他家鄉帶來的著名特產香菇,浸泡以後加調味製成一道“燒香菇”的美味菜餚給朱元璋品嚐。朱元璋未及下筷,就聞到一陣陣香味,吃後感到此菜香味濃郁,軟熟適口,滋味異常鮮美,連連稱讚它是一道少見的好菜。隨即他又問劉伯温:“此菜滋味為何這樣鮮美,此物生在何處?”劉伯温便向其講述了龍泉香菇的特點以及古時浙江慶元流傳香姑女逃難食香菇遇救的故事。傳説一位名叫香站的姑娘,為躲避財主迫害逃至荒山,餓昏在地,醒來後吃了這裏生長的香菇,不僅恢復了健康,後來還活到百歲以上。從此朱元庫在宮中經常食用此菜,而且還稱它“長壽菜”。在清代,宮廷御膳房也將它作為席上珍饈。乾隆年間的“滿漢全席”中就有“香覃鴨”、“炒冬菇”等菜餚,但製作方法與配料已有所不同,是將它與冬筍或雞鴨等葷素食物一起烹製食用。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5張

宜興烏米飯

(01)傳説:目蓮的母親在十八層地獄餓鬼道受苦受難,目蓮修行得道後,費盡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獄看望母親,但每次備了飯菜都被沿途的餓鬼獄卒搶吃一空。目蓮為了讓捱餓的母親吃上飽飯,百思不得其法,為此,經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時為農曆四月初八),目蓮在無奈、煩躁之中,不經意地在山上隨手摘下身邊矮樹上的葉子,放入嘴中無聊地咀嚼 ,發現這種樹葉香潤可口,葉汁烏黑。目蓮心想,如果用這種樹葉汁浸米,燒成烏黑的米飯給母親送去,就不會遭獄卒搶吃。於是目蓮就將採摘的樹葉拿回家搗碎,用葉汁浸米,蒸煮成烏飯後,再給母親送去。果然,餓鬼獄卒們不再爭搶,而目蓮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目蓮也最終救母脱離餓鬼道。為了褒揚目蓮的一片孝心,宜興民間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烏飯,並一直流傳至今。宜興民間製作烏飯的南燭樹葉(宜興俗稱“烏飯草”),主要生長在宜興南部丘陵山區一帶,製作烏飯的米一般以糯米為主,摻入部分粳米,蒸煮後特別香潤可口。宜興吃烏飯習俗歷史悠久,代代相傳。至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稱:“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益氣力而延年不衰。”《宜興縣誌》亦有記載:“四月初八吃烏飯,此日演戲稱‘烏飯獻’。……又傳,目蓮以青精樹(一名南天燭)葉浸糯米煮成‘烏飯’,瞞過鬼卒救其母,此俗傳至今。”宜興烏飯是宜興地方的特色美食,同時也是宜興民間創造的一項獨特的民俗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並在宜興周邊有較大影響。本品具有補益脾腎、止咳、安神、明目、烏髮等功效,適宜體質衰弱者食療調補。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6張

溧陽扎肝

(01)溧陽扎肝是溧陽最傳統美食,也是溧陽三寶之一(肉圓、醬剝子、扎肝)以社渚、平橋一帶最為正宗。“扎肝”之吉利義在於“着官”,因為在溧陽話中,“肝”與“官”同音,“扎”與“着”諧音。“着”取其“高中”義,非常吉祥!溧陽扎肝的主要材料是豬肝與豬小腸,根據不同的口味可以再紮上五花肉、油豆腐和筍乾等。宋朝大詩人陸游之子陸子遹到溧陽任知縣,他周覽形勝,得心悦志,遂和侄兒陸立基定居下來,成為溧陽陸氏的始祖。明弘治年間,陸氏後人陸徵,自幼篤志苦讀,通過鄉試府試,即將進京赴考。臨行之日,陸母犯了難,燒點什麼好吃的給兒子餞行呢?她把家裏的雞蛋拿到集鎮上賣了,但只換回一小塊五花肉和兩塊油豆腐。無奈之下,她只得到隔壁殺豬佬(屠夫)家中去借點肉,但鄰居老婆講只剩一小塊豬肝和一段小腸。沒辦法,陸母靈機一動,用兩塊油豆腐夾住五花肉和豬肝,用小腸緊緊一紮,放到鍋裏紅燒。揭鍋盛菜,只見這“扎肝”兩頭翹翹像“官帽”,中間一道像“玉帶”,“扎肝”——扎官,鄉音裏的諧音。陸徵邊吃邊説:好吃!真是美味!進京科考,陸徵果然金榜題名,欽點翰林。那報喜的鑼聲,把“扎肝”這道鄉菜傳到了四面八方,後來成了百姓餐桌上的“過年菜”!2010年,“溧陽扎肝”成功申報成砂鍋魚頭糊鮮螺螄了“中國名菜”!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7張

十三香龍蝦

(01)盱眙十三香龍蝦是淮安市盱眙縣近年來新創的名菜 ,原料是價廉物美的螯蝦,由十多味中藥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澤鮮豔,口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盱眙十三香龍蝦的烹飪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炒,一種是炸。炒的龍蝦口感細膩,炸的龍蝦口感細嫩,都好吃,現分別介紹。十三香龍蝦以江蘇淮安盱眙縣的做法最為出名,也最為地道鮮美,在華東盛行。盱眙龍蝦之所以有名,是與它的烹製方法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它的配料是獨一無二的,即十三香(數十種中草藥組成)。做盱眙十三香龍蝦時選蝦是關鍵,一定要挑鮮活個大的,表面看着明亮,蝦身硬挺的為好,而且買到雌蝦的話,做出的味更為鮮美。盱眙十三香龍蝦的做法:1、取鍋燒熱,放入菜籽油(菜籽油比色拉油、豬油都好,菜籽油清涼、解毒),油熱時放入花椒,炸出香味後撈出花椒,再放入葱姜,炸出香味,倒入龍蝦。用鏟、勺翻炒龍蝦,炒到發黃時,放入料酒,接着炒,放入紅醋,待有香味發出即可。2、在炒出香味的蝦中,加入啤酒、鹽、味精、糖、辣椒粉,大火燒開。3、放入十三香龍蝦調料。要辣,多放一些紅油;要麻,多放一些花椒;小火燉10分鐘。4、待湯汁快要燒乾入味時,放入青椒塊、葱、蒜,燒5分鐘,澆上麻油(麻油具有香味,還滋潤咽喉)出鍋,裝盆上桌。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8張

馬蕩野生甲魚

(01)鼈,俗稱“甲魚”、“水魚”、“腳魚”、“圓魚”、“團魚”。鼈的經濟價值較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是滋陰潛陽、破結軟堅的民間常用藥物,台治療陽虛發熱、肝脾腫大、胸肋作痛、閉經難產、淋巴腫脹等疾病,是暢銷國際市場、傳統的水產出口商品之一。( 阜寧縣)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9張

蘇州麻餅

(01)又名胡餅,胡麻、博爐。產於江蘇蘇州。選用蜜制玫瑰花、糖漬板油丁、飴糖、芝麻仁、黑棗、松子仁、綿白糖、植物油脂、雞蛋等為原輔料,後進行嚴格的半加工。玫瑰花瓣經除雜、梅滷(青梅醃製副產品的格滷)醃製,濾去梅滷,加糖,糖漬成為蜜制玫瑰花;糖漬板油丁採用本地皮薄、腳細、肉嫩的良種吳豬板油,經剝除油皮、油膜,切成立體方形小塊,加糖蜜製成;製作飴糖則需蘇南地區種植的晚稻粳大米,配以大麥芽漿。麥芽漿中糖化酶及澱粉酶在適當温度下,將米澱水解,糖化為糖漿,濃縮成膏狀即成;揀選薄衣純白芝麻,經浸泡、除衣、焙炒成芝麻仁、黑棗需山東產的個大核小、皮嫩肉細、油黑髮亮。松子仁要東北所產,粒大肥嫩。其製作,經配製原輔料、稱量、半製品製作、漿皮面團調劑、餡料製備、包餡成形、上麻、烘烤等32道工序而成。麻仁粒粒飽滿,棗泥細膩醇郁,松仁肥嫩清香,玫瑰芬芳撲鼻。色香兼顧,形味並重。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和鈣、鐵、磷、鋅、鎂等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十分豐富,有助健康,並能起到潤五臟、益肺補氣、緩和滋養、補虛冷、健脾胃等食療作用。素來不用化學合成色素和香料,食用安全。色澤金黃、麻仁飽滿油亮。富有麻香、黑棗醇香、松仁清香及糖漬板油丁脂香。餅形圓整,餅面平整,四周腰箍裂紋,滋味屯正,肥甜適口,包餡到邊,層次分明。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10張
01

如東泥螺

(01)如東泥螺主要為黃沙泥螺,口感較青沙泥螺更為鮮美。在如東人的家常早點裏,泥螺就如同鹹菜一樣普通,多以醃製的方式食用,做下粥的小菜。“脆、嫩、滑”是這道菜入口的三大感受。如東素有“中國海鮮之鄉”的美譽,近海物產豐饒,有天下第一鮮的文蛤、梭子蟹、黃魚等美味,在眾多的海鮮當中,有一種不得不提,它就是泥螺。在如東人的家裏,説到吃海鮮總少不了它。春秋季、小汛、雨後、多雲,具備了這些條件,就預示着抓泥螺的豐收。記者下海的這天正巧趕上了好時候。潮水退了後一個小時,記者難掩興奮之情,光着腳丫來到了灘塗上。海堤下沒走到十米就發現了很多泥螺在沙泥上爬行,記者立馬蹲下撿起來。可沒多會,腰就酸了。而在不遠處,漁民們抓泥螺卻很輕鬆。一耙一拉,記者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如東海邊的泥螺都是野生的,當地人都稱為“黃沙螺”,在沿海的主產地中,這種泥螺價格較高。泥螺密集地爬行在沙灘上,沒多長時間,記者就撿了不少。泥螺,顧名思義,有泥。這人吃下了泥,肚子肯定不好受。相傳,“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到一地為官,當地豪紳邀他赴宴,他誤把宴席上擦嘴的饅頭給吃了,丟了臉面。過些日子,鄭板橋回請豪紳吃飯,特地安排了當地沒有的泥螺,豪紳沒有吃過,但看鄭板橋吃得津津有味,也吃了起來,結果是連帶螺肚裏的髒東西和泥一塊兒吃了下去,出盡洋相。如今的人們想到了吐沙的辦法,就是預防這種尷尬的發生。在沿海地區,泥螺的吃法主要有生嗆、醬爆、水煮三種。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廚師是怎麼做的這道美味的。從爆炒輔料到泥螺下鍋,不到一分鐘,醬爆泥螺就出鍋了。泥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成份,營養豐富。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泥螺有補肝腎、潤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間還有以酒漬食,防治咽喉炎、肺結核的做法。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11張
01

梅花糕海棠糕

(01)梅花糕和海棠糕大概是蘇州城里長相最漂亮的兩種小吃,事先沒在網上見過它們的“芳容”,反而讓我對這兩種花樣名字的小吃充滿期待。最正宗的梅花糕在山塘街。踏着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彎彎的石拱橋靜靜地橫跨在小河上。梅花糕的小攤子在通貴橋旁邊,這個小攤簡單而古樸,攤子前“姑蘇名產陳老大梅花糕、海棠糕”的字樣十分醒目。碰巧一個模子的海棠糕熟了,只見戴白帽子圍白圍裙的陳老大熟練地將蓋着鐵板的模具翻了180度,模子一撤,熱騰騰的海棠糕全都落到了鐵板上。一爐七個,就像是一朵海棠花。梅花糕比海棠糕更漂亮,很想看它的製作過程,陳老大告訴我要等現有的這爐賣完才能做一爐新的。不一會兒一爐功夫梅花糕賣完,開始製作新的。只見他先用刷子將模孔刷上油,然後用紫銅水壺把調好的稀麪漿澆進模孔裏大約一半深,然後放上豆沙餡,再往上澆上一點麪漿把豆沙裹好,最後是往面上撒些青絲玫瑰、黑芝麻、瓜子仁、核桃、紅棗等物,金橘則是每個梅花糕放一個,弄完之後蓋上鐵蓋開始烘烤。等待的過程對我來説有點煎熬,因為前面已經忍了那麼久。八分鐘後陳老大把鐵蓋子打開,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熱熱地撲面而來,潔白的糕上點綴着紅黃粉綠的物件,朵朵似梅花綻放,十分嬌豔好看。陳老大嫻熟地用竹籤把一個梅花糕從模孔中挑出,放在一張小紙上遞給我,還不忘叮囑一句:“慢慢咬,別燙着。”輕輕咬一口到嘴裏,嗯,鬆軟香甜!不知道什麼時候遊客已經圍了一圈,一箇中年遊客問:“蘇州的小吃,怎麼這麼多甜的?”“我們蘇州的水,都是甜的!”蘇州當然也有不甜的小吃,陳老大自豪的回答卻讓我覺着貼切到了骨子裏。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12張
01

寶應昂刺

(01)昂刺魚是所有魚中最好吃的一種,且不説此魚味道如何鮮美,就是那滑爽細嫩的口感,就非一般名貴魚所能比。昂刺魚有一特別之處,會叫。當你捏住它背部的那根硬刺,它便會“昂刺,昂刺”地叫出來,是怕疼還是碰不得?有意思。殺昂刺魚的方法也特別,一手掐住肚子,一手揪住頭使勁往後一扳,就可從下頜摳出內臟,然後洗淨,多擱香葱、薑絲,氽一鍋美味魚湯,一喝就是一大碗,那種鮮美,沒法形容。 汪曾祺老先生也喜歡這水鄉美味,住在北京城裏,還想着家鄉的這道菜。卻稱之昂嗤魚,昂嗤—昂刺,差不多,裏下河的發音中原也沒有翹舌音,再説這魚本就是以叫聲命名的。這裏還是寫昂刺魚吧,既形象,又象聲。昂刺魚有很多種叫法,上海人叫“昂牛”;蘇州人稱為“汪釘頭”;東北人叫“嘎牙子”;南京、揚州、寧波人叫它為昂刺魚。所有這些叫法,或是取其魚之顏色,或是取其魚胸鰭、背鰭尖如長針之形,或是取其羣遊時發出“嘎嘎”之聲。而四川人卻以“黃臘丁”呼其名,細想起來,這三個字的確涵蓋了這種魚的色、形、聲,川人語言之簡練名不虛傳。不過最絕的還數湖南人,稱之為”黃鴨叫”.瀏陽人則稱為"黃鴨古"紅燒昂刺頭很香,腮邊的兩塊面頰肉雖然只有指甲蓋大,但入口即化。昂刺頭燒豆腐也很好吃,多擱香葱、薑絲,就可以汆出一鍋美味的昂刺頭豆腐湯,那湯潔白如乳,那種鮮美,沒法形容。如果一定要形容,那就是味鮮腴而絕不膩口,而魚肉細嫩得一點都不亞於和它同煮的豆腐。因為刺少,可以率性地吃。 汪曾祺老先生也喜歡昂刺頭的美味,在北京客居多少年了,還惦記着家鄉這種長鬍子的河魚。能讓汪曾老上心的食物怕不是太多的吧,可見昂刺頭的美味。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13張
01

南京小籠包

(01)南京的小籠包與大多數地方不同,是口味偏甜的但是又不同於其他一些城市的甜,甜過掉了,而是甜而不膩,甜中有鮮。也正是這股淡淡的甜味,才彰顯了南京的小籠包的味道。而小籠包是南京人必吃早餐之一。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裏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裏,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着急,不然會燙着,然後再慢慢享用裏面的內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14張
01

洪澤湖荷包飯

(01)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水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尤其盛產野生荷藕,漁民時常採來綠色的荷葉製作清香味美的“荷包飯”,成為洪澤湖漁民飲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提起“荷包飯”,歷史上盛行於洪澤湖畔的洪澤縣老子山鎮。老子山鎮地處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人口1.7萬人,其灘塗水面約佔總面積的95%,漁民約佔總人口的70%。老子山鎮漁民起初製作的荷包飯簡單,因貧窮和時常遭受土匪侵襲,漁民只是將蒸煮熟的米飯用荷葉包紮便於攜帶逃難。解放後,生活安定,從事湖區水上捕撈和水產品養殖作業,漁民們採來新鮮的荷葉包紮着經水浸泡過的米放入鍋中蒸煮,制熟後似如粽子,主要是隨身帶作為早出晚歸的午飯。隨着漁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荷包飯也相繼注入新的內容,有的米內夾有鹹魚鹹肉,瓜子仁或紅棗,蒸煮出來的荷包飯更加可口,成為地方飲食文化中的品牌。據介紹,用鮮荷葉包紮蒸煮出來的荷包飯,不僅清香濃烈,而且擺放數日不餿,現已成為遊人十分青睞的美味佳餚。洪澤湖畔“荷包飯”,作為飲食文化品牌現處於開發中,湖區數萬畝的荷蓮成為製作荷包飯取之不盡的天然“佐料”,進軍打造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的老子山人民,以豁達熱情好客的情懷和傳承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勢必使洪澤湖畔“荷包飯”香飄八方。

江蘇特色小吃大全 第15張
標籤: 特色小吃 江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gu.com/rqms/tiandian/xvdqxr.html